《望江南 舟中同外周炳如 文耀 作》
时间: 2025-01-19 13:40: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舟中同外周炳如 文耀
作者: 陶淑 〔清代〕
云如积,舟已入空冥。
十里山光随岸绿,
半江蒲影压蓬青。
天正晚来晴。
帆初卸,过了几多程。
近水人家全板屋,
沿村戍堠老行营。
此地太凄清。
白话文翻译
云层厚重,船已经驶入空旷的水面。
十里山光与岸边的绿树相伴,
半江的蒲草影子压在青色的船上。
天正好,傍晚的阳光透出晴朗。
帆刚刚卸下,已经过了多少路程。
靠近水边的人家都是木结构的房屋,
沿着村庄的防御工事是老旧的兵营。
这里的景象实在太过凄清。
注释
- 云如积:形容云层厚重,像积聚起来的样子。
- 舟已入空冥:船已经进入空旷的水面,给人一种寂静的感觉。
- 十里山光随岸绿:十里之外的山光映衬着岸边的绿色。
- 蒲影压蓬青:蒲草的影子压在青色的草上。
- 帆初卸:船帆刚刚卸下,表示刚刚停航。
- 近水人家全板屋:靠近水边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
- 沿村戍堠老行营:村庄旁边的防御工事和老旧的军营。
典故解析
该诗未涉及明显的古典典故,但整体描绘了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凄清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独特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陶淑,清代女诗人,擅长于抒情诗,其作品常蕴含浓厚的个人情感与自然描写,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陶淑游览江南时,受自然美景启发,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感悟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望江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清代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开篇以“云如积,舟已入空冥”引入,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水面景象,给人以悠远的遐想。接下来的“十里山光随岸绿,半江蒲影压蓬青”,则通过山水的交融,极具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自然之中。诗中的“天正晚来晴”更是增添了时光的流动感,暗示着诗人对晚霞的向往。接下来的描写“近水人家全板屋,沿村戍堠老行营”,则展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然而“此地太凄清”一句,突然转折,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寂。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云如积,舟已入空冥。”:云层厚重,船只驶入开阔的水面,营造出一种空旷的氛围。
- “十里山光随岸绿,半江蒲影压蓬青。”:描绘山水相依的美景,强调自然的和谐美。
- “天正晚来晴。”:傍晚时分,天空渐渐放晴,表现出时间的变换。
- “帆初卸,过了几多程。”:船帆刚刚卸下,反映出旅途的疲惫与期待。
- “近水人家全板屋,沿村戍堠老行营。”:描写水边的人家与老旧的军营,展现人文景观与历史的交融。
- “此地太凄清。”:结尾一句,流露出诗人对环境的感伤,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云层的描绘与舟的意象,构建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对仗:如“十里山光随岸绿,半江蒲影压蓬青”,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自然美景,表现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云:象征着变幻无常的自然,预示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舟:代表着人们的旅途与追求,体现了探索与流动的主题。
- 山光、岸绿:展现自然的和谐美,象征着生命的生机与希望。
- 蒲影: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带有淡淡的忧伤。
- 人家、老行营:体现人类的活动与历史的积淀,增添了诗的厚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云如积”中的“积”指的是什么?
- A. 聚集
- B. 分散
- C. 消失
-
诗中描写的“近水人家全板屋”意指什么?
- A. 现代建筑
- B. 传统农村
- C. 城市高楼
-
“此地太凄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
- C. 平静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雄壮的狩猎场景,与《望江南》中的宁静水乡形成对比,前者充满豪情,后者则是细腻的抒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陶淑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