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岁临池未盖堂,
暑天来看已多凉。
穿花鹭立青为繖,
放櫂人眠锦作床。
今夏好风帘影动,
良宵閒坐月华香。
低头笑向阑干说,
有汝诗中味更长。
白话文翻译:
去年夏天,池边的凉亭尚未建成,
今年炎热的夏天来此,已感到几分凉意。
穿花而立的白鹭,如同撑起的伞,
放下桨的渔人,安卧在锦被之上。
今夏的微风吹动帘幕,
良好的夜晚,闲坐在月光下,空气中弥漫着香气。
我低头对着栏杆微笑说道,
你的诗中味道更为悠长。
注释:
- 临池:靠近池塘,指诗人所处的环境。
- 未盖堂:指凉亭尚未建成。
- 穿花鹭:白鹭站立在花丛中,形象优雅。
- 放櫂:放下划船的桨。
- 锦作床:用锦缎铺成的床,象征富贵舒适。
- 帘影动:帘子随风轻轻摇动的情景。
- 月华香:月光下空气中弥漫的香气,给人以美的享受。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生活情境,表现出对夏日的珍惜与享受,体现了文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华,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蕴含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清夏堂》创作于宋代盛夏,诗人通过描写个人在池畔凉亭的闲适生活,表现了对夏日美好时光的珍惜,反映了那一时期文人追求闲适、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清夏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夏日氛围。诗的开头以“去岁临池未盖堂”引入,既表明了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随着“今夏好风帘影动”的出现,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盎然的夏日场景,微风轻拂,帘幕摇曳,给人一种宁静而又舒适的感觉。
“穿花鹭立青为繖”一句,形象地描绘出白鹭在花丛中的优雅姿态,生动而富有诗意。这里的“青为繖”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接着“放櫂人眠锦作床”,渔人在水边的慵懒与舒适,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最后几句“低头笑向阑干说,有汝诗中味更长”,通过与友人分享诗意,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展现了文人闲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岁临池未盖堂:去年在池边还没有建成凉亭。
- 暑天来看已多凉:夏天来到这里,已感凉爽。
- 穿花鹭立青为繖:白鹭穿花而立,仿佛撑起了绿色的伞。
- 放櫂人眠锦作床:放下桨的渔人,安然地在锦缎上睡觉。
- 今夏好风帘影动:今夏的微风轻拂,帘子摇曳。
- 良宵閒坐月华香:美好的夜晚,闲坐在月光与香气中。
- 低头笑向阑干说:低头微笑着对栏杆说话。
- 有汝诗中味更长:你的诗中有更深的韵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穿花鹭立青为繖”,白鹭被比喻为伞,形象生动。
- 对仗:如“放櫂人眠锦作床”,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展现了“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人诗作的赞美,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清雅生活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塘:象征宁静与和谐。
- 白鹭:代表优雅与自然之美。
- 锦被:象征富贵与舒适。
- 月光:象征清幽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写这首诗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A. 描述夏日的炎热
B. 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C. 纪念友人 -
“穿花鹭立青为繖”这个比喻的意义是什么? A. 形容白鹭的美丽
B. 表达对花的赞美
C. 形象化地描绘自然景象 -
诗中提到的“锦作床”象征什么? A. 文人的贫穷
B. 富贵与舒适的生活
C. 生活的艰辛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张镃的《清夏堂》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描绘了宁静的夜晚与美好的自然,但张镃更偏重于夏日的闲适与友谊,而李白则更注重对思乡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鉴赏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