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二 呈辛隆兴》
时间: 2025-01-17 09:59: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杖屦觅春色,行遍大江西。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待公归。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
白话文翻译
拄着拐杖寻找春色,走遍了大江的西岸。寻访花朵和柳树,它们都默默无语,似乎要形成一条小路。不知道七州三垒的情况,今年五风十雨,完全是在太平时期。晚上乘着月光骑马,夜里垂钓。作为诗书之帅,坐在玉石环绕的地方,挥动着犀利的笔。兴致正浓,引领着风月度过花期。只怕梅树梢上的青果,已经透露出调羹的消息,金鼎等待着您的归来。回首望向滕王阁,只能空对着落霞飞舞。
注释
- 杖屦:拄着拐杖。
- 大江西:指长江的西岸。
- 访花问柳:寻访春天的景色。
- 无语欲成蹊:默默无语,似乎要形成一条小路。
- 七州三垒:指边疆的七个州和三个军事要塞。
- 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征辔:骑马的缰绳。
- 诗书帅:指文才出众的人。
- 坐围玉:坐在玉石环绕的地方。
- 尘挥犀:挥动着犀利的笔。
- 领袖风月:引领着风月。
- 梅梢青子:梅树梢上的青果。
- 调羹消息:指调羹的迹象,比喻朝廷的征召。
- 金鼎:指朝廷。
-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是著名的古建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炎正(1145-1211),字济翁,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炎正呈献给辛弃疾的作品。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军事家,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知府。杨炎正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辛弃疾的敬仰和对太平盛世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寻春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辛弃疾的敬仰。诗中“杖屦觅春色,行遍大江西”描绘了诗人寻春的情景,而“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则通过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情感。后文“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直接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结尾“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则通过滕王阁的意象,寄托了诗人对辛弃疾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杖屦觅春色,行遍大江西:诗人拄着拐杖,寻找春天的景色,走遍了大江的西岸。
- 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寻访花朵和柳树,它们都默默无语,似乎要形成一条小路。
- 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不知道边疆的情况,今年风调雨顺,完全是在太平时期。
- 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晚上乘着月光骑马,夜里垂钓。
- 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作为诗书之帅,坐在玉石环绕的地方,挥动着犀利的笔。
- 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兴致正浓,引领着风月度过花期。
- 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待公归:只怕梅树梢上的青果,已经透露出调羹的消息,金鼎等待着您的归来。
- 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回首望向滕王阁,只能空对着落霞飞舞。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中的“无语欲成蹊”,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情感。
- 比喻:如“金鼎待公归”中的“金鼎”比喻朝廷。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辛弃疾的敬仰,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杖屦:拄着拐杖,寻找春天的景色。
- 大江西:长江的西岸,象征着广阔的自然。
- 访花问柳:春天的景色,象征着生机和美好。
- 七州三垒:边疆的七个州和三个军事要塞,象征着国家的安定。
- 五风十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象征着太平盛世。
- 征辔:骑马的缰绳,象征着行旅。
- 诗书帅:文才出众的人,象征着文化。
- 坐围玉:坐在玉石环绕的地方,象征着高贵。
- 尘挥犀:挥动着犀利的笔,象征着创作。
- 领袖风月:引领着风月,象征着文化的影响力。
- 梅梢青子:梅树梢上的青果,象征着希望和未来。
- 调羹消息:调羹的迹象,比喻朝廷的征召,象征着机遇。
- 金鼎:朝廷,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 滕王阁:著名的古建筑,象征着历史和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杖屦觅春色”中的“杖屦”指的是什么? A. 拐杖和鞋子 B. 拐杖和马匹 C. 拐杖和草鞋 D. 拐杖和竹杖
-
“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中的“五风十雨”指的是什么? A. 风调雨顺 B. 风雨交加 C. 风和日丽 D. 风平浪静
-
诗中“金鼎待公归”中的“金鼎”比喻什么? A. 朝廷 B. 厨房 C. 宝鼎 D. 金库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同样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杨万里的《小池》: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杨炎正的《水调歌头·其二 呈辛隆兴》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但杨炎正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辛弃疾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炎正的诗作,对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有详细介绍。
- 《辛弃疾诗集》:收录了辛弃疾的诗作,对其生平和创作有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