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钱文季赴阙》
时间: 2025-01-17 10:28: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赤城往岁南来雁,送客去时岁云晚。 客来雁去两三回,怅望赤城天共远。 状元此去朝京师,不待玉立春班齐。 疾飞一步上芸阁,有梦只报梅花知。
白话文翻译:
赤城山往年南飞的雁,送客人离去时已是年末。 客人来来去去几次,我怅然望着赤城山,感觉天边共远。 状元这次前往京城朝见皇帝,不需要等到春天正式上朝。 他迅速飞升至高阁,只有梅花知道他的梦想。
注释:
- 赤城:指赤城山,位于今浙江省天台县北,是道教名山之一。
- 岁云晚:指年末。
- 怅望:惆怅地望着。
- 状元: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此处指钱文季。
- 朝京师:前往京城朝见皇帝。
- 玉立春班齐:指春天正式上朝的官员行列整齐。
- 芸阁:指朝廷的藏书阁,此处代指朝廷。
- 梅花知:梅花象征高洁,此处指钱文季的梦想高洁,只有梅花能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炎正(1145-1211),字济翁,号东山,南宋诗人,江西吉水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是他在钱文季赴京应试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其前程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钱文季即将赴京应试,杨炎正以此诗送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赤城山的雁和天边的远景,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氛围。诗中“怅望赤城天共远”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和对未来的期待。后两句“状元此去朝京师,不待玉立春班齐”,直接表达了对钱文季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迅速飞升至朝廷,实现自己的梦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
赤城往岁南来雁,送客去时岁云晚。
- 这句诗通过“赤城”和“南来雁”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氛围。
- “岁云晚”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无奈。
-
客来雁去两三回,怅望赤城天共远。
- “客来雁去”重复了离别的主题,强调了离别的频繁和无奈。
- “怅望赤城天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和对未来的期待。
-
状元此去朝京师,不待玉立春班齐。
- “状元”是对钱文季的美称,表达了对他的尊敬和祝福。
- “不待玉立春班齐”意味着钱文季不需要等到春天正式上朝,直接表达了对他的美好祝愿。
-
疾飞一步上芸阁,有梦只报梅花知。
- “疾飞一步上芸阁”形象地描绘了钱文季迅速飞升至朝廷的情景。
- “有梦只报梅花知”表达了钱文季的梦想高洁,只有梅花能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疾飞一步上芸阁”比喻钱文季迅速飞升至朝廷。
- 拟人:“有梦只报梅花知”将梅花拟人化,表达钱文季的梦想高洁。
- 对仗:“客来雁去两三回”与“怅望赤城天共远”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祝福。诗人通过描绘赤城山的雁和天边的远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和对未来的期待。后两句直接表达了对钱文季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迅速飞升至朝廷,实现自己的梦想。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 赤城:道教名山,象征高洁和远大前程。
- 南来雁:象征离别和远行。
- 怅望:表达离别的惆怅和无奈。
- 状元:象征成功和荣耀。
- 芸阁:象征朝廷和高贵。
- 梅花:象征高洁和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赤城”指的是什么? A. 道教名山 B. 京城 C. 诗人故乡 D. 友人家乡
-
诗中的“状元”指的是谁? A. 杨炎正 B. 钱文季 C. 其他诗人 D. 皇帝
-
诗中的“芸阁”象征什么? A. 朝廷 B. 藏书阁 C. 高阁 D. 梅花
-
诗中的“梅花知”表达了什么? A. 钱文季的梦想高洁 B. 梅花能理解诗人的心情 C. 梅花是诗人的朋友 D. 梅花是诗人的象征
答案:1.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祝福。
- 杜甫《送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杨炎正《送钱文季赴阙》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杨炎正的诗更注重对友人前程的祝福,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友人的深情。
- 杨炎正《送钱文季赴阙》与杜甫《送友人》: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的惆怅,但杨炎正的诗更注重对友人前程的期待,而杜甫的诗则更注重对友人的深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炎正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诗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杨炎正的诗作。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发展,有助于理解杨炎正诗作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