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时间: 2025-01-19 21:49:41

晋地无戎卧贼曹,民兵赐笏解弓刀。

六年讲武儒冠在,不踏金门著战袍。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晋地无戎卧贼曹,
民兵赐笏解弓刀。
六年讲武儒冠在,不踏金门著战袍。


白话文翻译:

在晋地没有戎马而卧着贼寇,
民间的士兵获得官职解除了弓刀。
六年来讲武的文人依然在,
却不曾踏入金门穿上战袍。


注释:

字词注释:

  • 晋地:指的是山西地区,此地在历史上常有战乱。
  • 无戎:无战士、无军队。
  • 卧贼曹:隐藏着贼寇的地方。
  • 民兵:指民间组织的武装力量。
  • 赐笏:赐予官职的象征。
  • 解弓刀:放下武器,象征和平。
  • 讲武:讲究军事训练。
  • 儒冠:指读书人。
  • 金门:指官府、权力之地。

典故解析:

  • 金门:常用来指代权力中心或显赫之地,古代的官场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作为苏轼的朋友,他的诗风受其影响,擅长豪放和婉约并重,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对其叔父的哀悼之际,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怀念。诗作中的历史背景可能与当时的动乱和社会状况有关,表达了对武将和士人的困惑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平与战争、士人与武人之间的关系,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内心的矛盾。诗的开头“晋地无戎卧贼曹”直接点明了当时的战乱状态,令人感受到一种压迫感和无奈。接下来的“民兵赐笏解弓刀”,则表明了民间士兵在和平时期获得了权利,象征着一种暂时的安宁,但这种安宁是脆弱的。

“六年讲武儒冠在”表现了在长时间的和平环境中,文人依然保持着对军事的学习和尊重。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未来可能再度来临的战乱的警醒。而最后一句“不踏金门著战袍”,则是对名利的否定,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黄庭坚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及家族命运的思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晋地无戎卧贼曹:表达了对晋地安全的担忧,暗示着潜在的威胁。
  2. 民兵赐笏解弓刀:反映出社会对武力的转变,民间力量的崛起。
  3. 六年讲武儒冠在:文人仍在学习军事,显示出对未来的未雨绸缪。
  4. 不踏金门著战袍:诗人对追求权势的反思,宁愿保持清白,不入仕途。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和平与战争,士人和武人的态度,增强了诗的张力。
  • 隐喻:金门与战袍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名利和权力的冷淡。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在动乱时代,个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与对名利的淡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贼曹:象征潜在的威胁与不安。
  • 民兵:象征民间力量与自我保护的意识。
  • 儒冠:象征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门”象征着什么? a) 和平
    b) 权力
    c) 战争
    答案: b) 权力

  2. “六年讲武儒冠在”中的“讲武”指的是什么? a) 讲授文艺
    b) 学习军事
    c) 经营商贸
    答案: b) 学习军事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压抑
    c) 淡泊
    答案: c) 淡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杜甫的《兵车行》同样关注战争带来的苦难与民生问题,而黄庭坚的这首诗则更强调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对和平的希冀。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的方式和情感基调却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