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诸公上白帝城宴越公堂之作(越公杨素所建)》
时间: 2025-01-01 15:08: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陪诸公上白帝城宴越公堂之作(越公杨素所建)
作者: 杜甫 〔唐代〕
此堂存古制,城上俯江郊。
落构垂云雨,荒阶蔓草茅。
柱穿蜂溜蜜,栈缺燕添巢。
坐接春杯气,心伤艳蕊梢。
英灵如过隙,宴衎愿投胶。
莫问东流水,生涯未即抛。
白话文翻译:
这座堂楼保留了古代的样式,坐落在城头俯瞰江边的田野。
建筑的屋檐低垂如同云雨,荒草和茅草在阶梯上蔓延。
柱子上滋生着蜜蜂,栈道缺口处燕子已经安了家。
坐在这里,春天的酒气扑面而来,心中却因花蕊的凋零而感到伤感。
英勇的灵魂就像瞬间的光影,宴席间的欢愉愿能长久。
不要询问东流的江水,我的人生尚未抛弃。
注释:
- 古制:古老的制度或风格。
- 俯江郊:向下俯视江边的乡村。
- 落构:建筑物的屋檐或结构。
- 蔓草茅:生长茂盛的野草和茅草。
- 蜂溜蜜:蜂蜜从柱子中流出。
- 栈缺:栈道的缺口。
- 春杯气:春天的酒气,象征欢聚。
- 心伤艳蕊梢:心中因花朵的凋零感到悲伤。
- 英灵如过隙:英勇的灵魂如同瞬间的光影般易逝。
- 宴衎愿投胶:希望宴会的欢乐能够长久。
- 东流水:指东流的江水,比喻时光的流逝。
- 生涯未即抛:人生尚未放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动荡年代,诗风沉郁,关注民生,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杜甫与友人聚会于白帝城,因越公杨素的堂楼而作。此时杜甫已年长,感慨万千,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人与人之间情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陪诸公上白帝城宴越公堂之作》是一首描写宴会场景的诗。诗人以古代的城楼为背景,写出一种古朴而又略显荒凉的氛围。诗的开头,描绘了古楼的构造和周围的环境,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象,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特别是“英灵如过隙”的句子,点出了人生命的脆弱和瞬息万变。整首诗在欢聚的表象下,流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思考。最后一联“莫问东流水,生涯未即抛”则是对未来的无奈与期盼,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坚持与眷恋。杜甫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宴会的记录,更是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堂存古制,城上俯江郊。
这座堂楼保留了古代的样式,坐落在城头俯瞰江边的乡村。 -
落构垂云雨,荒阶蔓草茅。
建筑的屋檐低垂如同云雨,荒草和茅草在阶梯上蔓延。 -
柱穿蜂溜蜜,栈缺燕添巢。
柱子上滋生着蜜蜂,栈道缺口处燕子已经安了家。 -
坐接春杯气,心伤艳蕊梢。
坐在这里,春天的酒气扑面而来,心中却因花蕊的凋零而感到伤感。 -
英灵如过隙,宴衎愿投胶。
英勇的灵魂就像瞬间的光影,宴席间的欢愉愿能长久。 -
莫问东流水,生涯未即抛。
不要询问东流的江水,我的人生尚未抛弃。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英灵如过隙”比喻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柱穿蜂溜蜜”通过拟人化描绘了柱子上蜜蜂的日常,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宴会场景,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出对友人情谊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堂楼:象征着历史和传统。
- 江郊:代表自然和生活的宁静。
- 春杯:象征着欢乐与团聚。
- 艳蕊:代表美好事物的短暂。
- 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古制”主要指什么?
A. 古代的建筑风格
B. 古老的制度
C. 古代的生活方式
D. 古代的诗歌形式 -
“英灵如过隙”这句话的意思是?
A. 英灵会永存
B. 英灵来去匆匆
C. 英灵会在宴会上出现
D. 英灵不会被遗忘 -
诗中“莫问东流水”表达的情感是?
A. 对时间的无奈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生活的抱怨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李白的《庐山谣》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李白的诗作均以自然和人生为主题,但杜甫更侧重于现实生活的苦闷与感伤,而李白则多表现洒脱与豪放的情怀。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强调人生的及时行乐,而杜甫的《陪诸公上白帝城宴越公堂之作》则更多反映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