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 其五》

时间: 2025-01-01 14:13:24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作为一名士兵远征的心路历程。诗中表达了他对遥远旅途的感慨,以及军中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诗人描述了在战场上见到敌军的情景,同时流露出对自己身世的无奈和对立功的渴望。

注释

  •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 万馀里:指路程超过一万里。
  • 赴三军:赴,前往;三军指的是军队。
  • 异苦乐:不同的苦与乐,指军中生活的艰辛与快乐。
  • 主将:高级指挥官。
  • 宁尽闻:难道能完全了解。
  • 隔河见胡骑:隔着河看到敌军骑兵,胡骑指的是游牧民族的骑兵。
  • 倏忽:形容迅速、突然。
  • 数百群:很多骑兵的队伍。
  • 我始为奴仆:我最初成为了奴隶一样的角色。
  • 几时树功勋:什么时候才能建立功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杜甫生于盛唐,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动荡时期,其诗歌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人民苦难以及个人理想与抱负。

创作背景

《前出塞九首》是杜甫在边塞写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士兵生活的关注。此诗特别表达了他作为士兵的感受,体现了他对战争与和平的深思。

诗歌鉴赏

在《前出塞九首 其五》中,杜甫以极具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边塞军队的生活及其对战争的感受。诗的开头“迢迢万馀里”便引人入胜,展示出远征的艰险与漫长,暗示了士兵们在极端条件下的奋斗与坚持。接着,诗人用“军中异苦乐”强调了军队生活的多样化,显示出作者对士兵心理的深刻洞察。他意识到,即使在同一个军队中,不同的人也会经历不同的苦乐。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边境战斗的紧张氛围,诗人通过简单而有力的语言,表达出敌对双方的对峙与摩擦。最后两句“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则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渴望,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焦虑与不安。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远征的艰辛到对立功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对自己命运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迢迢万馀里:强调征途的遥远,表达出士兵的孤独与艰难。
  2. 领我赴三军:表明诗人被征召入伍,义无反顾地前往战场。
  3. 军中异苦乐:指出军队生活的多样性,士兵们的经历各不相同。
  4. 主将宁尽闻:质疑高级指挥官是否能真正了解士兵的困境。
  5. 隔河见胡骑:描绘出敌军的出现,突显紧张的战斗气氛。
  6. 倏忽数百群:强调敌军的数量和威胁。
  7. 我始为奴仆:表达诗人对自己身份的无奈,形容自己如同奴仆。
  8. 几时树功勋:对未来的迷茫与渴望,期待能有所作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异苦乐”与“主将宁尽闻”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夸张:如“迢迢万馀里”,展现出征途的艰辛与遥远感。
  • 比喻:将士兵的身份比作“奴仆”,强化了对自我价值的反思。

主题思想

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士兵在战争中的艰辛与无奈,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里:象征着艰难的征途。
  • 军营:代表着士兵的生活环境,反映出士兵们的共同命运。
  • 胡骑:象征着敌人,代表着战争的威胁与压迫。
  • 奴仆:隐喻诗人对自身身份的思考,反映出对自由与尊严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万馀里”是指什么?

    • A. 远离家乡的距离
    • B. 诗人对未来的期盼
    • C. 军队的士气
  2. “我始为奴仆”中“奴仆”的含义是什么?

    • A. 诗人自嘲的身份
    • B. 实际的奴隶
    • C. 对敌人的蔑称
  3. 诗中提到的“胡骑”指的是哪一类人物?

    • A. 农民
    • B. 游牧民族的骑兵
    • C. 朝廷的官员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 李白《行路难》

诗词对比

  • 杜甫《兵车行》:同样反映了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表现出对士兵生活的同情。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描写边塞生活,展现出士人对征战的忧虑与对友情的珍视。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