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凭高送所亲,久坐惜芳辰。
远水非无浪,他山自有春。
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
天际伤愁别,离筵何太频。
白话文翻译:
在高处送别亲友,久坐不愿离去,惋惜这美好的时光。远方的水面上并非没有波浪,其他地方的山峦也有它们的春天。野花在各处绽放,官里的柳树也开始抽新芽。天边的愁绪让人伤感离别,离别的酒席为何如此频繁?
注释:
- 凭高:高处,指高山或高楼,表示诗人站在高处送别。
- 芳辰:美好的时光,春天的花期。
- 远水非无浪:远方的水面不是没有波浪,暗示旅途的不平坦。
- 他山自有春:其他地方也有春天,表示即使离别,生活依旧会继续。
- 官柳:指的是在官府附近生长的柳树,象征着新生。
- 伤愁别:对离别的忧伤,表现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 离筵:离别宴席,指送别时的聚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其诗歌深刻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与人们的命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他身处战乱之中,朋友相继离去,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无奈。李判官和武判官是杜甫的友人,诗中正是为他们送行,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歌鉴赏: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的感伤。诗的开头,诗人站在高处,送别亲友,久坐不愿离去,表现出他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惋惜。这里“久坐惜芳辰”不仅指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接下来的“远水非无浪,他山自有春”,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诗人传达了离别并不意味着绝望,生活依然会继续,正如远方的山水各有春光。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给人以希望。
“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则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轮回。即使人们各奔东西,生命的美好依旧存在,给人以慰藉。
最后四句“天际伤愁别,离筵何太频”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离别的愁苦表达得淋漓尽致,离筵的频繁让人感到无奈与悲伤,进一步加深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杜甫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人深情的眷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凭高送所亲:从高处送别亲友,表达了诗人的关心与惜别之情。
- 久坐惜芳辰:长时间坐着,留恋这美好的春日时光。
- 远水非无浪:暗指远方的旅途并非平坦,隐含对友人前路的担忧。
- 他山自有春:即使离开,其他地方也有美好的春天,给予一定的安慰。
- 野花随处发:自然界的生命力,表明即便离别,生命依旧。
- 官柳著行新:官府附近的柳树新芽发出,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天际伤愁别:天边的景象也让人感到离别的愁苦,情感愈发沉重。
- 离筵何太频:频繁的离别宴席令人感到疲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自然景象的变化,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远水非无浪,他山自有春”,对仗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使得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送别以及对离别的伤感,表现出人际关系中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继续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处:象征诗人的思考与眺望,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思。
- 芳辰:春天的美好时光,象征青春与生命的美好。
- 远水与他山:代表旅途与生活的未知与变化。
- 野花与官柳:自然界的生命力,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凭高”指的是什么?
- A. 高山
- B. 高楼
- C. 高处
- D. 高空
-
“久坐惜芳辰”中,“芳辰”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他山自有春”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离别的绝望
- B. 生活的希望
- C. 友情的珍贵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杜甫的《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题材上都涉及送别与自然景观,但杜甫更注重情感的深度与社会背景,而王之涣则更多地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个人的豪情。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