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湖口县城》
时间: 2025-01-04 07:10:54意思解释
登湖口县城
作者:彭孙遹 〔清代〕
原文展示:
一望烟波万顷明,
女垣高与石根平。
湖光尽日依楼堞,
山色终朝满县城。
寒岭无人孤鸟下,
秋林欲雨数蝉鸣。
何当便作移家计,
终卧沧洲寄此生。
白话文翻译:
一眼望去,湖面烟波浩渺,光明万顷;
女儿墙高耸,与石根平齐。
湖光整天依偎着楼台,
山色终日环绕着县城。
寒冷的山岭上无人,孤鸟飞下;
秋林即将下雨,几只蝉在鸣叫。
何时才能计划迁居,
在沧洲安息,度过这一生?
注释:
- 女垣:指城墙的上部,通常有女儿墙的设计。
- 堞:指城墙、楼台的顶部。
- 寒岭:指寒冷的山岭。
- 沧洲:泛指沧海、洲渚,象征理想的归宿。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沧洲”一词常用以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归宿的渴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彭孙遹,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彭孙遹对湖口县的游历中,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理想的思考。
诗歌鉴赏:
《登湖口县城》是一首描绘湖光山色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出湖口县的美丽风光。在开篇,诗人“一望烟波万顷明”的描写中,成功地渲染出湖面广阔而明亮的气氛,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接着提到“女垣高与石根平”,通过对比,突显出城墙的坚固和自然的平和。湖光和山色的描绘,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环境的满意与依恋。
而后,诗人转向孤寂的寒岭,描写“无人孤鸟下”,隐含了对孤独和人际关系的思考。秋天的蝉鸣则增添了一份生机,表现出自然与生命的交融。结尾处,诗人提出“何当便作移家计”,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对理想归宿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游子情怀和对定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望烟波万顷明:一眼望去,烟波浩渺,光明万顷,表现出湖面的广阔与美丽。
- 女垣高与石根平:女儿墙高耸,和石根平齐,形成对比,突显城墙的坚固。
- 湖光尽日依楼堞:湖光整日依偎在楼台边,形成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 山色终朝满县城:山色环绕着县城,描绘出自然与人居的和谐。
- 寒岭无人孤鸟下:寒冷的山岭上无人,只有孤鸟飞下,表现出孤独的情感。
- 秋林欲雨数蝉鸣:秋林欲雨,蝉鸣声声,传达出自然的生机。
- 何当便作移家计:诗人思考何时能迁居,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终卧沧洲寄此生:希望能在沧洲安息,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烟波比作浩渺的海洋,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如“湖光尽日”“山色终朝”,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湖光和山色仿佛有情,生动形象地描绘自然景观。
主题思想:
本诗主题围绕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归宿的追求。通过对湖口县的美丽描写,传递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湖光:象征着宁静与美好,代表着诗人心中理想的生活状态。
- 山色:代表着自然的壮丽,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 孤鸟:象征孤独与思考,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女垣”指的是什么? A. 城墙
B. 山岭
C. 湖水
答案:A -
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渴望移居
C. 愤怒
答案:B -
“寒岭无人孤鸟下”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孤独
C. 忧伤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王维
- 《山中问答》: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作品如王维的《鹿柴》)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彭孙遹的《登湖口县城》则更具体地描绘了湖口的美景与对未来的憧憬。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彭孙遹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