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借永福寺漆台占似王城山》
时间: 2025-01-19 20:11: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心如明镜台,此言出浮屠。
后来发精义,并谓此台无。
此台已是赘,何况形而器。
圆释正超然,点头会意思。
多谢城山翁,一语迎禅锋。
顾我尘俗人,与物方溶溶。
白话文翻译:
心境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台,这句话出自佛教的浮屠。后来人们阐发其深意,甚至说这面镜台本无存在。既然镜台是多余的,更何况是形状和器物?圆满的释义是超然的,点头之际能够领会其意思。非常感谢城山的老翁,他的一句话迎合了禅的锋芒。回过头来,我不过是个尘世之人,与万物融为一体。
注释:
- 心如明镜台:比喻内心明净,能够照见万象。
- 浮屠:指佛教中的塔,象征智慧和觉悟。
- 此台无:意指镜台的存在是虚幻的。
- 赘:多余的,冗余的。
- 圆释正超然:圆满的解释是超然物外的。
- 城山翁:指代一位智慧的老者。
- 禅锋:禅宗的深刻见解和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君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忠诚、勇敢和智谋而闻名,尤其在抵抗蒙古入侵的过程中表现出色。文天祥的诗歌多反映家国情怀,抒发壮志未酬的悲壮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和外敌入侵的艰难岁月。文天祥面对国家危机,心系百姓和国家,试图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心如明镜台”开篇,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思考。镜子象征着清晰与明察,诗人透过这面镜子反观自身和社会,表达出一种超然的哲学境界。这种境界不仅是对物质的超越,更是对内心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的“浮屠”与“城山翁”,暗示了诗人与佛教哲学的联系,以及对智慧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哲理的空间,诗人通过“圆释正超然”来表达对真理的追求,他认为真理是超越物质世界的。最后,诗人回归到自身,感叹自己仍是尘俗之人,与世俗万物融为一体,显示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
全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内涵丰富,带有禅宗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智慧和存在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心如明镜台:表达内心的清明与明晰。
- 此言出浮屠:引用佛教的智慧,强调心境的明净。
- 后来发精义:人们在不断思考中领悟到更深的意义。
- 此台已是赘:即使是明镜台的存在也是多余的。
- 圆释正超然:完美的解释超越了物质的束缚。
- 多谢城山翁:对智慧者的感激,表达了敬重之情。
- 与物方溶溶:反映出诗人对尘世的归属感和融入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明镜台”比喻内心的澄澈。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和节奏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 象征:浮屠和城山翁的象征意义,使诗意更加深邃。
-
主题思想:
- 诗中透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思考,体现了文天祥对内心平静与外界纷扰的辩证关系,表现出对智慧的渴求和对人世的淡然。
意象分析:
- 明镜:象征清晰和洞察。
- 浮屠:代表佛教的智慧。
- 城山翁:智慧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向往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心如明镜台”的意思是: A. 内心清明
B. 心情复杂
C. 迷茫无助 -
“多谢城山翁”中的“翁”指的是: A. 老人
B. 志同道合的人
C. 朋友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超然
C. 愤怒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王之涣:同样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春望》 by 杜甫:反映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by 李白:两者均表达思乡情,但文天祥更多地反映了国家危机中的内心修为,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文天祥集》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