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给事知越州》

时间: 2025-01-19 16:43:42

邦人偏喜使君回,隔岁腰金护漕来。

梓里万□青锁闼,偃蕃聊寄小蓬莱。

中和已乐宣风职,平易还施报政才。

休论引年祈退尚,即图旧德陟公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程给事知越州
作者: 裴煜 〔宋代〕

邦人偏喜使君回,
隔岁腰金护漕来。
梓里万青锁闼,
偃蕃聊寄小蓬莱。
中和已乐宣风职,
平易还施报政才。
休论引年祈退尚,即图旧德陟公台。


白话文翻译:

当地人特别喜爱使君的归来,
隔年之后,金银护送着漕粮来到。
故乡青山绿水如同锁闼,
在这边寄托着我对小蓬莱的希望。
中和之气已经乐于宣扬风德,
平易之人仍然施展着治政才能。
不必再谈论年岁渐长的祈愿,
只求恢复旧日的德行,升赴公台。


注释:

  • 邦人:指地方的百姓。
  • 使君:指地方官员。
  • :指运送粮食的船只或运输粮食的行为。
  • 梓里:故乡,梓树是古代用来做木器的树木,象征家乡。
  • 偃蕃:意为安宁繁荣,形容社会安定、民众富足。
  • 小蓬莱:隐喻理想的居所或境地,借用蓬莱仙境的意象。
  • 中和:指和谐的状态,古代常用来形容政治清明、百姓安乐。
  • 平易:意为为人和蔼可亲,通俗易懂。
  • 陟公台:指升迁至官位,公台即是官职的代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裴煜,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政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裴煜为程给事(官员)送行之际,表达了对其归来的喜悦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寄托了对政治清明、民众安乐的期盼。


诗歌鉴赏:

《送程给事知越州》是一首充满乡情与政治理想的送别诗。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有对个人的祝福,又渗透着对社会的思考。首句以“邦人偏喜”开篇,直接表达了对使君归来的欢喜,显示出地方民众对治理者的依赖与期待。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故乡的美好,青山绿水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们的安居乐业。

“中和已乐宣风职,平易还施报政才”这一联深入探讨了政治的意义,强调和谐与平易近人的治国理念,反映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呼唤。最后两句则从个人视角出发,表达了对旧德的渴望,暗示着时代变迁带来的政治挑战,诗人希望能恢复昔日的治国理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裴煜对故乡深厚的情感以及对理想政治的追求,既有对个人的送别祝福,也蕴含着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邦人偏喜使君回:地方百姓对使君的归来非常高兴,显示出对治理者的依赖。
  2. 隔岁腰金护漕来:描述时间的流逝,金银护送的漕粮象征着丰收与富裕。
  3. 梓里万青锁闼:故乡的青山绿水如同锁住了一扇门,暗示着对故乡的眷恋。
  4. 偃蕃聊寄小蓬莱:表达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借用蓬莱仙境的意象。
  5. 中和已乐宣风职:指政治清明,和谐的状态,体现了社会的安定。
  6. 平易还施报政才:强调为人亲民的官员,施展其治政才能。
  7. 休论引年祈退尚:不再谈论年岁的流逝与祈愿,暗示对现实的无奈。
  8. 即图旧德陟公台:希望恢复旧日的德行,获得升迁。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小蓬莱”比喻理想境地)、对仗(如“中和已乐”“平易还施”)、意象(如青山、漕粮)等,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以及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绿水:象征故乡的自然美与安宁。
  • 小蓬莱:隐喻理想生活与归宿。
  • 金银:象征富裕与物质保障。
  • 公台:指官职,象征权力与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使君”指的是? A. 地方官员
    B. 军队统帅
    C. 商人
    D. 文人

  2. 诗中“梓里万青锁闼”中“锁闼”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人们的警示
    C. 对自然的感叹
    D. 对未来的迷茫

  3. 诗中所提到的“小蓬莱”象征的是? A. 贫困生活
    B. 理想的居所
    C. 官职的升迁
    D. 战争的胜利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与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对自然的赞美与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送别》(王维)与《送程给事知越州》在送别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侧重个人情感,而裴煜则融入了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裴煜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