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万年少黄心甫晚集湖上
作者: 怀应骋 〔清代〕
山色入高楼,寒云隔树流。
雨来松榻黯,风动薜衣浮。
瓦缶传秋醴,铜壶急夜筹。
蛩声杂垆响,偏共到床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楼远望的山色,寒冷的云朵在树间飘流。雨来时,松榻显得昏暗,风吹动薜荔的衣袍轻轻飘浮。瓦罐中传来秋天的美酒,铜壶中急忙筹划着夜晚的饮酒。蟋蟀的鸣声夹杂着酒垆的响声,偏偏在床头响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色入高楼: 山的景色映入高楼之中。
- 寒云隔树流: 寒冷的云在树间流动,形成隔断。
- 松榻: 松木制成的卧榻。
- 黯: 昏暗、阴沉。
- 薜衣: 指薜荔,常用作装饰的植物。
- 瓦缶: 瓦制的酒罐。
- 秋醴: 秋天酿制的美酒。
- 铜壶: 铜制的壶,通常用于饮酒。
- 急夜筹: 急忙为夜晚的饮酒做准备。
- 蛩声: 蟋蟀的声音。
- 杂垆响: 酒垆的响声。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明确的典故,但“蛩声杂垆响”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秋天的意象,常与丰收、饮酒、团聚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怀应骋,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注重情景交融,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可能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作者与友人一起在湖边聚会,借景抒情,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夜晚的宁静与美好,结合了自然景物与人文活动,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开头两句“山色入高楼,寒云隔树流”,以高楼为视角,描绘出远处山色与云彩的交融,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辽阔感。接着“雨来松榻黯,风动薜衣浮”,则通过雨与风的变幻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同时松榻上的黯淡也暗示了一种孤寂的情绪。后面两句“瓦缶传秋醴,铜壶急夜筹”,则转向生活的细节,表现出饮酒的快意与热闹,营造出一种温馨的聚会氛围。最后一句“蛩声杂垆响,偏共到床头”,将自然的声音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体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秋意的深刻体悟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色入高楼: 远山的色彩映入高楼,表现出高处的视野。
- 寒云隔树流: 寒冷的云在树间流动,给人一种清冷感。
- 雨来松榻黯: 雨来时,松榻显得暗淡,营造出一种忧郁氛围。
- 风动薜衣浮: 风吹动薜荔,衣袍轻盈飘动,表现出自然的活力。
- 瓦缶传秋醴: 通过瓦罐传来的酒,暗示秋天的丰收与欢庆。
- 铜壶急夜筹: 铜壶中急忙筹备饮酒,表现出聚会的热闹气氛。
- 蛩声杂垆响: 蟋蟀的鸣叫与酒垆的声响交织,展现出夜晚的生动。
- 偏共到床头: 蟋蟀的声音偏偏响起在床头,给人亲切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 “山色入高楼”中的“入”字,形象地表明山色与高楼的关系。
- 拟人: “寒云隔树流”使云有了流动的生命。
- 对仗: 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秋夜的感慨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色: 象征自然的壮美与宁静。
- 寒云: 代表秋季的气候,暗示孤寂。
- 松榻: 生活的细腻与安逸。
- 秋醴: 丰收的象征,代表生活的富足。
- 蛩声: 自然的声音,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松榻”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装饰
- C. 一种卧具
- D. 一种植物
-
“蛩声杂垆响”中的“蛩声”指的是什么动物?
- A. 蛇
- B. 蟋蟀
- C. 青蛙
- D. 鸟
-
诗中表达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展现了思乡之情。
- 《饮酒》 陶渊明: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悠闲。
诗词对比:
- 《同万年少黄心甫晚集湖上》与《月夜忆舍弟》 王维:两首诗都描绘了夜晚的情景,并通过自然景物表现情感,但前者更注重生活的细节,后者则表现思乡之情的深沉。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