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郊诗二首 其一》
时间: 2024-10-17 01:56:17意思解释
诗词原文展示
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
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
孤芳擢荒秽,苦语馀诗骚。
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
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
又似煮蟛,竟日持空螯。
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
人生如朝露,日夜火消膏。
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
不如且置之,饮我玉色醪。
白话文翻译
在夜里读孟郊的诗,字迹细小如牛毛。
寒冷的灯光照射着昏暗的花朵,好的地方偶尔才会遇到。
孤芳在荒秽中绽放,苦涩的言辞只余下诗的骚动。
清水与凿石交汇,湍流激荡不受舟篙的控制。
刚开始就像吃小鱼,得到的还不够付出的辛劳。
又像煮蟛蟀,整天只得空壳。
应该像高僧一样清净,却还未能及得上韩愈的豪情。
人生如同朝露,夜里燃烧的火油在不断消逝。
何必用耳朵去听这寒虫的鸣叫。
不如放下这些,饮我那玉色的美酒。
注释
- 细字如牛毛:形容字迹细小。
- 寒灯:指寒冷的灯光,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孤芳:独特的花朵,象征着孤立和清高。
- 苦语:指诗中的悲苦话语。
- 初如食小鱼:比喻读诗的初始体验得不到回报。
- 蟛:蟛蟀,指一种昆虫,象征空虚与无聊。
- 斗僧清:应该像高僧那样心境清明。
- 韩豪:指韩愈,以其雄健的文风而知名。
- 朝露:比喻人生短暂。
- 寒虫号:指夜间虫鸣,带有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文学上成就卓越,尤其以诗、词、散文著称,风格多样,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环境可能是苏轼在阅读孟郊诗作时,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奈。他对诗的思考不仅限于字句本身,更引发了对人生及创作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读孟郊诗二首 其一》展现了苏轼对孟郊诗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诗的开头就以“夜读”引入,营造出一种寂静的夜晚氛围,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对诗的细致品味。细字如牛毛的描写,既是对文字的形象化描绘,也暗示了诗中情感的细腻与复杂。接下来,苏轼通过对寒灯照射昏花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美,好的诗句往往难得一见。
诗中提到“孤芳擢荒秽”,使人联想到高洁之花在丑陋环境中的挣扎,这种孤立的美感与苦涩的言辞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接下来的比喻“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表现出对创作的无奈与失落,似乎在暗示辛勤耕耘却收获甚微的心境。
苏轼在最后几句中通过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短暂生命的无奈与对世俗纷争的淡然态度。他不愿意再去听“寒虫号”,选择了饮酒作乐,反映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孟郊作品的欣赏,更是对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轼在文学与人生观方面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描写夜晚阅读孟郊的诗,字迹细小,传达对文字的专注。
- 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寒冷的灯光照射着昏暗的花朵,偶尔遇到好的诗句,表现出诗的稀缺。
- 孤芳擢荒秽,苦语馀诗骚:孤独的花在荒凉中绽放,残留的诗句中满是苦涩。
- 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水面清澈,石头坚硬,湍流激荡,不受控制,暗示诗的无拘束。
- 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比喻读诗的初始体验,所获远不及付出。
- 又似煮蟛,竟日持空螯:像煮蟛蟀,整天只剩下空壳,形容失望与无奈。
- 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应当像高僧一样清净,但仍未能及韩愈的豪情。
- 人生如朝露,日夜火消膏:人生短暂如朝露,夜里燃烧的火油不断消逝。
- 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何必去听那寒虫的鸣叫。
- 不如且置之,饮我玉色醪:不如放下这些烦恼,饮我美酒。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初如食小鱼”,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读诗的辛苦和得失。
- 对仗:如“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孤芳、寒虫、玉色醪等意象,营造出复杂的情感氛围,有助于表达诗人内心的困惑与豁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创作的反思。在孤独的夜晚阅读诗作,他体会到人生的短暂与诗歌创作的艰辛,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选择放下烦恼,享受生活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芳:象征独立与清高,代表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寒灯:寒冷与孤独的象征,反映诗人的孤寂心情。
- 小鱼:象征微薄的收获,暗示努力与回报的不成比例。
- 蟛蟀:象征空虚与无聊,表达诗人对生活的失落感。
- 朝露:象征人生的短暂,强调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细字如牛毛”是指什么? A. 字迹细小
B. 字迹粗大
C. 字迹模糊
D. 字迹清晰 -
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A. 金钱
B. 友情
C. 诗歌与人生
D. 自然风光 -
“人生如朝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人生漫长
B. 人生短暂
C. 人生无趣
D. 人生充实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以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与苏轼对孤独的思考相呼应。
- 《登高》:王之涣,通过景色描绘人生的感慨,与苏轼的哲思相契合。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与《读孟郊诗二首 其一》均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的感慨,前者更侧重于亲情的思念,而后者则是对诗与人生的深层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收录了许多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理解苏轼的诗风。
- 《苏轼全集》:包含苏轼的所有作品,适合深入学习其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