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王氏书楼》
时间: 2025-01-17 10:07: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犍为王氏书楼
作者: 苏轼 〔宋代〕
树林幽翠满山谷,楼观突兀起江滨。
云是昔人藏书处,磊落万卷今生尘。
江边日出红雾散,绮窗画阁青氛氲。
山猿悲啸谷泉响,野鸟戛岩花春。
借问主人今何在,被甲远戍长苦辛。
先登搏战事斩级,区区何者为三坟。
书生古亦有战阵,葛巾羽扇挥三军。
古人不见悲世俗,回首苍山空白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犍为王氏书楼周围的景色,满山的树林青翠欲滴,楼阁高耸于江边。这里曾是古人藏书的地方,书卷如今落满尘埃。清晨,江边的日出驱散了红雾,绮丽的窗户和画阁被青色的雾气笼罩。山中的猿猴悲啼,谷中的泉水回响,野鸟在岩石间啼鸣,春花绽放。诗人询问书楼的主人现在哪里,听说他在远方戍守,承受着长久的辛苦。古时先登阵亡者,究竟有多少能被记住呢?书生也曾参与战斗,手握羽扇指挥三军。古人未曾见到如今的悲哀,回首苍山只剩白云。
注释:
- 犍为: 地名,今四川省犍为县。
- 王氏书楼: 王氏家族的藏书楼,象征着知识和文化。
- 磊落: 指书卷堆积的样子,形容书多而杂乱。
- 被甲: 戴上铠甲,指代军人。
- 三坟: 指古代的三位有名的殉葬者,象征英雄。
- 葛巾羽扇: 书生的典型形象,意指文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作品成就卓越,尤其以豪放、洒脱著称。苏轼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在繁忙的政治生活中对文化和历史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敬仰和对现实社会的感慨,展现了苏轼内心深处的忧虑与对知识的渴望。
诗歌鉴赏:
《犍为王氏书楼》是一首描绘景致与思考人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书楼的描写,勾勒出一种既高雅又沧桑的氛围。开篇以“树林幽翠满山谷,楼观突兀起江滨”展现了书楼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感觉。随着诗的推进,苏轼将目光从自然景观转向了历史与人事,特别是对“被甲远戍长苦辛”的感慨,显示了对士人的同情与理解。
诗的后半部分则探讨了文化与战斗的关系,提到“书生古亦有战阵”,不仅体现了文人也曾参与历史进程的现实,也反映了苏轼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切关注。他用“古人不见悲世俗”总结出一种对尘世悲剧的超然态度,似乎在呼唤人们要保持对历史的敬畏与理智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对比,展现了一个文化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批判,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和社会关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树林幽翠满山谷: 描述书楼周围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 楼观突兀起江滨: 强调书楼的雄伟与独特,突显其重要性。
- 云是昔人藏书处: 追溯书楼的历史,暗示文化的积累与变迁。
- 磊落万卷今生尘: 表达书籍的珍贵与被遗忘的惋惜。
- 江边日出红雾散: 通过自然现象描绘时间的流逝与新的开始。
- 绮窗画阁青氛氲: 突出书楼的美丽和神秘感。
- 山猿悲啸谷泉响: 自然的声音与人心的悲伤相呼应。
- 野鸟戛岩花春: 反映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借问主人今何在: 诗人对书楼主人的关切,表现出对人的思考。
- 被甲远戍长苦辛: 反映出士人生活的艰辛与责任。
- 先登搏战事斩级: 追溯历史上牺牲的英雄。
- 区区何者为三坟: 反思历史的遗忘与英雄的无声。
- 书生古亦有战阵: 强调文人也有参与历史的勇气。
- 葛巾羽扇挥三军: 形象化书生的文人形象与军事指挥。
- 古人不见悲世俗: 表达古人对现实悲哀的无奈与超然。
- 回首苍山空白云: 最后以景结尾,留下深远的思考与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如“江边日出红雾散,绮窗画阁青氛氲”,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 如“山猿悲啸”,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比喻: “书生古亦有战阵”暗示文人也能参与历史,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书楼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对历史的反省,和对现实社会的关切。诗人在自然美景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表达了对文化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林: 代表生机与自然的美好。
- 书楼: 象征知识与文化的积累。
- 云: 代表历史的沉淀与人事的变迁。
- 山猿: 表达孤独与悲伤。
- 江水: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的“楼观突兀起江滨”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楼阁的雄伟
B. 自然风光
C. 历史文化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被甲远戍长苦辛”主要是指____的生活状态。
-
判断题: 诗中“书生古亦有战阵”表达的是文人参与战争的勇气。 (对/错)
答案:
- A
- 士人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思考。
- 《登高》 by 杜甫: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对现实的感受。
诗词对比:
- 苏轼的《犍为王氏书楼》与杜甫的《登高》都展现了对历史与文化的关注,但苏轼更注重个人感受与历史的对比,而杜甫则更强调社会的苦难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