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犹子迟赠孙志举》
时间: 2025-01-06 10:18: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犹子迟赠孙志举
轩裳大炉鞲,陶冶一世人。
従衡落模范,谁复甘饥贫。
可怜方回痴,初不疑嘉宾。
颇念怀祖黠,瞋儿与兵姻。
失身堕浩渺,投老无涯垠。
回看十年旧,谁似数子真。
孙郎表独立,霜戟交重闉。
深居不汝觌,岂问亲与邻。
连枝皆秀杰,英气推伯仁。
我従海外归,喜及崆峒春。
新年得异书,西郭有逸民。
阳行先以登真隐诀见借。
小孙又过我,欢若平生亲。
清诗五百言,句句皆绝伦。
养火虽未伏,要是丹砂银。
我家六男子,朴学非时新。
诗词各璀璨,老语徒周谆。
愿言敦夙好,永与竹林均。
六子岂可忘,従我屡厄陈。
白话文翻译:
在华丽的衣裳和大炉上,熏陶出一代的人才。
谁能甘愿承受饥饿和贫穷呢?
可怜我方才回想起来,初时并不疑心这位嘉宾。
我常思念祖辈的聪明智慧,因而对儿女的婚姻感到不满。
失去自我而沉迷于浩瀚的世界,老去之后再无边际。
回首十年前的旧事,谁能像我的儿子们那样真诚?
孙郎独立自强,白霜和战戟互相交错。
深居简出不与你相见,岂会在意亲朋邻里?
连同的枝条都是杰出的人才,英气逼人,犹如伯仁。
我从海外归来,喜逢崆峒的春天。
新年里收到异地来信,西郭有逸民。
阳行先以登真隐秘的诀见借。
小孙又来拜访我,欢喜得如同平生的亲人。
清诗五百言,每一句都绝妙无比。
虽然养火尚未熄灭,还是丹砂和银子。
我家有六个儿子,朴素的学问并非时下流行。
诗词各自璀璨,老一套的说法徒然周旋。
愿言与旧友长久相交,永远与竹林的风情相融。
六子怎能忘记,我曾多次遭遇困厄。
注释:
- 轩裳:指华丽的衣裳,象征地位和风雅。
- 大炉鞲:指炉灶与火器,隐喻陶冶和造就人才的环境。
- 从衡:指按照标准或规范。
- 失身堕浩渺:失去自我,沉迷于无边的宇宙。
- 孙郎:对孙子孙志举的称呼。
- 伯仁:指古代著名人物,象征才华与英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其诗词风格豪放,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晚年,表达了对儿孙的关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苏轼在经历了政治波折和生活困境后,愈加珍视家庭情感与人际关系。
诗歌鉴赏:
《和犹子迟赠孙志举》是一首表现亲情与人生哲理的诗作。全诗通过对家族成员的描绘,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轩裳大炉鞲”,不仅表现了外在的生活条件,也暗示了内心的追求与渴望。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回望十年来的生活变化,感慨儿孙的成长与变化,对比自己当年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展现了他对家庭、亲情的深刻思考。
此外,诗中多次提到对儿孙的期望与关心,反映出诗人对家庭的重视与对后代教育的关注。通过描绘“六男子”的朴实与才华,诗人不仅在赞美家族的优秀,也在传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示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出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强调生活的陶冶功能。
- 第二联表达了对物质贫乏的反思,暗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第三联至第五联逐步深入,展现诗人对家庭成员的思考与情感波动。
-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未来的展望,寄托了对家族繁荣和文化传承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阳行先以登真隐诀见借”,将人生比作学习。
- 对仗:如“连枝皆秀杰,英气推伯仁”,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庭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通过家庭传承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对家庭成员未来发展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轩裳:象征地位与风雅,反映出生活的外在追求。
- 大炉:暗示家庭的温暖与团聚。
- 连枝:比喻家族的兴旺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轩裳大炉鞲”中“轩裳”的意思是?
- A. 简朴的衣裳
- B. 华丽的衣裳
- C. 传统的衣裳
- D. 现代的衣裳
-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六男子”指的是?
- A. 六个朋友
- B. 六个儿子
- C. 六个学者
- D. 六个诗人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家庭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诗作,前者多描绘家庭情感,后者则更偏向于豪放与个体的自由精神,展现了不同的生活哲学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