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清明》
时间: 2025-01-01 14:46: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番雨过,早梨云卸了,新烟乍起。晓霞晴腻。濛笼门翠柳,万家春意。粥冷饧香,人隔秋千巷尾。数花事。正开到杜鹃,恰染红泪。埋玉芳草地。有多少春魂,墓门长闭。绿罗裙碎。想化成蝴蝶,飞来尘世。如梦光阴,只有斜阳不死。黯红紫。镇年年画愁无际。
白话文翻译:
一场雨过后,早开的梨花云彩已散去,新冒出的烟雾阵阵升起。清晨的霞光轻柔而湿润,门前的翠柳朦胧,万家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粥冷了,甜蜜的香气弥漫,人与人之间隔着秋千的巷子。说起花事,正是杜鹃花盛开的时节,恰好染上了红色的泪水。埋在芳草地里的,有多少春天的灵魂,墓门紧闭。那碎裂的绿罗裙,仿佛想化作蝴蝶,飞回人世。如同梦幻般的光阴,唯有斜阳不灭,黯淡的红紫色,年复一年,画出无尽的愁苦。
注释:
- 早梨云:指早春时节的梨花云彩。
- 晓霞:清晨的霞光,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粥冷饧香:形容粥冷却后散发的甜香味,暗示温暖的生活气息。
- 杜鹃:一种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且其花色多为红色,常与悲伤相连。
- 春魂:春天的灵魂,象征生机与希望。
- 绿罗裙:代表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斜阳不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惠如是清代著名女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致,情感细腻。她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展现出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明时节,清明既是春天的节气,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哀思的情感,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扫花游·清明》以清明节为背景,蕴含着深厚的春天意象与对逝去生命的追忆。开篇的“雨过”带给人一种新生的感觉,雨水洗净了尘埃,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诗中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翠柳、万家春意、杜鹃花等,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在“墓门长闭”一句中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逝去,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伤。
通过对“春魂”的思考,诗人不仅在追忆逝者,也在感慨春天的短暂与无常。最后一句“镇年年画愁无际”更是将这种愁绪深化,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出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情感真挚而深刻,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番雨过":描绘了春雨过后的清新气息。
- "早梨云卸了,新烟乍起":梨花云散去,新的烟雾升起,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晓霞晴腻":清晨的霞光柔和而湿润。
- "濛笼门翠柳,万家春意":描绘了家家户户春意盎然的景象。
- "粥冷饧香,人隔秋千巷尾":温暖的生活气息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数花事,正开到杜鹃,恰染红泪":杜鹃盛开,寓意着悲伤的情感。
- "埋玉芳草地,有多少春魂,墓门长闭":春魂被埋葬,暗示生命的消逝。
- "绿罗裙碎,想化成蝴蝶,飞来尘世":希望转化为蝴蝶,渴望回归人间。
- "如梦光阴,只有斜阳不死":时间流逝,但斜阳的存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黯红紫,镇年年画愁无际":愁苦如年画般无尽,令人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与生命的短暂进行对比。
- 拟人:春魂与生命的描绘,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粥冷饧香”和“人隔秋千巷尾”,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逝去的哀悼,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梨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 杜鹃:代表春天与悲伤。
- 春魂:象征生命与希望。
- 蝴蝶:自由与美丽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晓霞晴腻”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阴雨绵绵
B. 清晨的柔和霞光
C. 晴天的干燥 -
“埋玉芳草地”中的“玉”指代什么? A. 珍贵的生命
B. 春天的花草
C. 大地的丰饶 -
诗中反复出现的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哀伤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吕惠如的《扫花游·清明》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均表现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但吕惠如更侧重于春天的景象与对逝者的思念,而白居易则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来表现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吕惠如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