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魏衍三首
陈师道 〔宋代〕
妙年文墨秀儒林,
老眼今晨得再明。
历块过都聊可待,
未须回首一长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我年轻的时候,文才和书法都在文人中表现得十分出色;而如今,年老的我在今天的早晨又感到了一丝清晰的洞察力。纵使岁月如流,我也只是将过往的经历当作可以期待的事;不必为了那些过去的事情而长叹不已。
注释:
- 妙年:指年轻时期,意指文采出众的年华。
- 文墨:指文学和书法,强调作者的才华。
- 秀儒林:形容品德高尚的士人群体。
- 老眼:指年老的眼睛,暗指经验和智慧。
- 再明:再次明亮,表示理解的提升。
- 历块:历经磨难或经历的块块山石,比喻人生的坎坷。
- 聊可待:可以暂时等待或期待。
- 回首:回忆过去。
- 长鸣:长时间的鸣叫,象征对过去的感慨。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涉及特定的典故,但通过对年轻和年老的对比,隐含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经历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强调了年轻时的才华和老年时的智慧,体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诗歌往往蕴含哲理,关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陈师道的晚年,可能是他对自己一生追求和成就的回顾与思考。以“赠”字开头,表明这是写给朋友魏衍的诗作,表达了对朋友的鼓励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思考,展示了诗人对年轻和老年之间对比的深邃思考。首句“妙年文墨秀儒林”即通过“妙年”描绘出年轻时的才华横溢,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接下来的“老眼今晨得再明”则体现了与年轻时不同的智慧与洞察,表达了年长者对人生的理解与觉悟。而“历块过都聊可待”则传达了一种淡然的态度,即使经历了许多挫折,也不必感到遗憾,反而可以期待未来。最后一句“未须回首一长鸣”则是对过去的释然,暗示着诗人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不必沉溺于过去的感慨,而应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哲理,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思考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妙年文墨秀儒林:这句强调了诗人在年轻时的才华与风采,展现出他在文人群体中的卓越地位。
- 老眼今晨得再明:诗人自述虽然年老,但在某个清晨却有了新的领悟,表现出一种智慧的积累。
- 历块过都聊可待:经历了许多坎坷,但对未来仍抱有希望,反映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 未须回首一长鸣:不需要对过去感慨叹息,强调了向前看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历块”比喻人生的经历,形象而生动。
- 反语:在描述老年时的智慧时,隐含了对年轻时的怀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人生的不同阶段,强调无论是年轻时的才华还是老年时的智慧,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人珍惜当下,积极面对未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妙年:象征年轻的才华与活力。
- 老眼:象征经验与智慧的积累。
- 历块:象征人生的坎坷与磨难。
- 长鸣:象征对过去的感慨与释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妙年”指的是什么? A. 年轻时的才华
B. 年老后的智慧
C. 生活的经历
答案:A -
“未须回首一长鸣”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生活的不满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历块”象征什么? A. 生活的乐趣
B. 人生的坎坷
C. 朋友的支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陈师道的这首诗更注重对人生经历的总结与反思,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流露。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诗词与人生:古诗词中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