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少微上人入蜀》

时间: 2025-01-14 20:17:16

十方俱是梦,一念偶寻山。

望刹经巴寺,持瓶向蜀关。

乱猿心本定,流水性长闲。

世俗多离别,王城几日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少微上人入蜀
作者:戴叔伦 〔唐代〕

十方俱是梦,一念偶寻山。
望刹经巴寺,持瓶向蜀关。
乱猿心本定,流水性长闲。
世俗多离别,王城几日还。

白话文翻译:

这十方都是梦境,偶尔想到了山中。
遥望那巴寺的钟声,手持水瓶向蜀关走去。
乱猿的心本来是安定的,流水的性情总是悠闲。
世俗间的离别太多,王城几日后又将回归。

注释:

字词注释

  • 十方:指四面八方,表示整个宇宙。
  • 梦:这里可以理解为虚幻、不真实的状态。
  • 巴寺:指位于巴蜀地区的寺庙。
  • 持瓶:携带水瓶,指修行者的简单生活。
  • 乱猿:指在山林中叫声杂乱的猿猴。
  • 王城:指长安,唐代的首都。

典故解析

  • 巴蜀:古代地名,今四川一带,文化底蕴深厚,常被文人描写。
  • 离别:离别在古诗中常作为主题,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43年-约785年),字景山,号少微,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隐居于山林。以写山水田园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常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戴叔伦送别一位友人(少微上人)进入蜀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少微上人入蜀》是一首充满哲理的送别诗,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友人关系的深厚,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诗的开头“十方俱是梦”,立即引入了一个哲学的思考,人生如梦,万物皆虚幻。接着,诗人通过“偶寻山”暗示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望刹经巴寺,持瓶向蜀关”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祝福,同时也暗示着修行者对世俗的超脱。接下来的“乱猿心本定,流水性长闲”则是对自然的观察,表面上看似混乱的猿猴,却有其内心的宁静;流动的水虽然变化无常,但其本性却是悠闲自在。这种对比加深了诗的哲理性。

最后两句“世俗多离别,王城几日还”总结了人世间的离别之苦,令人感慨万千。整体而言,诗歌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融入了哲理与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方俱是梦”:这句开篇即设定了诗的基调,强调人生的虚幻与不确定性。
  • “一念偶寻山”:抒发了诗人对山水的向往,表现了内心的宁静。
  • “望刹经巴寺”:描绘了诗人遥望巴寺的景象,带有一种期待的情感。
  • “持瓶向蜀关”:表示诗人对友人的送别,象征着一路顺风。
  • “乱猿心本定”:用猿猴的心境比喻人心的安定与宁静。
  • “流水性长闲”:流水虽然流动不息,但其本性却是悠闲自在。
  • “世俗多离别”:感叹世事无常,人生多有离别。
  • “王城几日还”:表达了对友人再聚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梦,强调其虚幻。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持瓶向蜀关”“世俗多离别”。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与宁静的心境,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自然与内心的归属感。
  • “猿”:代表自由与宁静的心态。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 “王城”:指代繁华而复杂的世俗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十方俱是梦”表达了什么哲理? A. 人生如梦
    B. 梦想成真
    C. 追求理想
    D. 人生美好

  2. “持瓶向蜀关”中的“蜀关”指的是哪里? A. 四川的入口
    B. 京城
    C. 西北边疆
    D. 巴蜀地区

  3. 诗中提到的“王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A. 洛阳
    B. 长安
    C. 杭州
    D. 南京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诗词对比: 在对比《送少微上人入蜀》和《送友人》时,两首诗都表现了友情与离别的主题,但《送少微上人入蜀》更关注于内心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而《送友人》侧重于对友人的祝福与情感的直接表达。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唐诗的丰富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唐诗的丰富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