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其四》

时间: 2025-01-04 07:34:55

江上澄鲜秋水新,邗沟几日雪迷津。

千年战伐百余次,一岁变更何限人。

尽把黄金通显要,惟余白眼到清贫。

可怜道上饥寒子,昨日华堂卧锦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上澄鲜秋水新,
邗沟几日雪迷津。
千年战伐百余次,
一岁变更何限人。
尽把黄金通显要,
惟余白眼到清贫。
可怜道上饥寒子,
昨日华堂卧锦茵。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清澈的秋水如新,
邗沟的雪几日间遮住了渡口。
千年来战争频繁,已经有百余次,
而每年都在改变的是无尽的人生。
人们都把黄金视为重要的通货,
却只剩下白眼看待贫穷。
可怜那些在路上的饥寒之子,
昨天还在华丽的殿堂中卧于锦绣之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邗沟:古代的水道,指的是扬州的运河。
  • 白眼:指冷漠或轻蔑的眼神。
  • 华堂:华丽的厅堂,指富贵的居所。

典故解析:

  • 千年战伐:指中国历史上频繁的战争,表现了历史的动荡和人们的苦难。
  • 饥寒子:指生活困顿、受苦受难的底层人民,反映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晚号板桥居士,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用生活的观察反映社会现实,带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战乱交替的时期,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的深度,也蕴含着对人性的思考。

诗歌鉴赏:

《扬州 其四》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社会不公的深切关注。开头两句描绘了秋水的清澈与雪的迷蒙,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仿佛在揭示历史的沧桑与变化。接着,诗人以“千年战伐百余次”的沉痛事实,表明战争带来的苦难与人们生活的无常,展现了历史的残酷。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现实的批判,诗人指出人们对金钱的追求与对贫穷的漠视,反映出社会的冷漠与人性的扭曲。最后,以“可怜道上饥寒子”结尾,强烈的对比让人深感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这种对比不仅令读者产生强烈的同情,也让人反思自身的处境与社会的责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紧迫感,传递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社会思考,值得人们深思与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上澄鲜秋水新:描绘秋天清澈的江水,意象清新。
  2. 邗沟几日雪迷津:邗沟的雪迷雾了渡口,暗示天气变化与自然的无情。
  3. 千年战伐百余次:历史上战乱频繁,表明人类历史的痛苦。
  4. 一岁变更何限人:每年都在变化的人生,强调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5. 尽把黄金通显要:人们追求财富,金钱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6. 惟余白眼到清贫:对贫穷的冷漠与轻视,表现社会的不公。
  7. 可怜道上饥寒子:对生活在困境中的人的同情,展现人道主义情怀。
  8. 昨日华堂卧锦茵:反映底层人民的落差,强调社会的不平等。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比富贵与贫穷,突显社会的两极分化。
  • 隐喻:用“白眼”隐喻对贫穷的轻视,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语言工整,韵律感强,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反映出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与对底层人民的冷漠,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历史的无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水:象征清澈、宁静,代表自然的美好,但也暗含忧伤。
  • 邗沟:历史的象征,承载着战争与和平的记忆。
  • 黄金:财富的象征,表现人们对物质的追求。
  • 饥寒子:贫困与苦难,体现人性的脆弱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邗沟”指的是什么?

    • A. 一条河流
    • B. 一条运河
    • C. 一座城市
    • D. 一座山峰
  2. 诗中提到的“千年战伐”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历史的悠久
    • B. 战争的频繁
    • C. 人的长寿
    • D. 经济的发展
  3. 诗中“可怜道上饥寒子”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富人的羡慕
    • B. 对贫困者的同情
    • C. 对自然的热爱
    • D. 对历史的感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郑燮的《扬州 其四》与杜甫的《春望》都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前者更侧重于历史的变迁与人们的冷漠,而后者则强调国家的沦陷与个人的悲痛。两首诗均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历史与现实的无情,体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