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画菊与某官留别
作者: 郑燮 〔清代〕
进又无能追又难,宦途跼蹐不堪看。
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进京又无能追随,宦海浮沉令人难忍。
我家东篱下有菊花,归去时秋风耐得住寒冷。
注释:
字词注释:
- 进又无能:前往却无法追随,表达无奈和困境。
- 宦途跼蹐:宦官生涯的艰难和被压迫的状态。
- 吾家颇有:我家里有不少。
- 东篱菊:指的是东篱下的菊花,象征清雅和志趣。
- 归去:希望回归故乡。
典故解析:
- 东篱菊:出自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画家和诗人。他在诗、书、画上都有极高的造诣,尤其以画菊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失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郑燮与某位官员分别之际,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画菊与某官留别》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开篇的“进又无能追又难”道出了他在官场中的无奈,宦途的艰辛让他感到窘迫。“宦途跼蹐不堪看”更是直接揭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与失望。与官员的告别,不仅是对个体关系的告别,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告别。
而后半部分转向对家乡的描绘,“吾家颇有东篱菊”,这里的菊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诗人内心高洁情操的体现。菊花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代表着隐逸和宁静,正如诗人所愿望的那样,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的自由。最后一句“归去秋风耐岁寒”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尽管归乡的路途艰难,但他坚信回归自然的生活会让他在秋风中感到温暖。
整首诗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既有对世俗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郑燮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进又无能追又难: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追求的艰难。
- 宦途跼蹐不堪看:形象地描绘了官场的艰辛和压迫感。
- 吾家颇有东篱菊:转而引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归去秋风耐岁寒: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生活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菊花与隐逸的理想生活相联系,寓意深远。
- 拟人:将秋风赋予耐寒的特性,突显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官场的反思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为中心思想,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自然的渴望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高洁、隐逸的人生态度。
- 秋风:代表着时光流逝和对归乡的期待。
- 东篱: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空间和归宿。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清雅、坚韧的象征,是隐士生活的象征,代表着诗人的精神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篱菊”象征什么? A. 忍耐
B. 高洁隐逸
C. 忘记
D. 忍辱负重 -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A. 热爱
B. 厌倦
C. 忽视
D. 渴望 -
此诗的创作目的是什么?
A. 描绘美景
B. 表达对官场的失望与对自然的向往
C. 讲述历史
D. 叙述个人经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的作品,表达隐逸之情。
- 《秋夕》:杜甫的诗作,描绘秋天的情景与思绪。
诗词对比:
- 郑燮《画菊与某官留别》与陶渊明《饮酒》: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但郑燮更强调对官场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享受田园生活的快乐。
参考资料:
- 《郑燮诗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与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