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

时间: 2025-01-04 07:58:03

四五十家负郭民,落花厅事净无尘。

苦蒿菜把邻僧送,秃袖鹑衣小吏贫。

尚有隐幽叹尽烛,何曾顽梗竟能驯。

县门一尺情犹隔,况是君门隔紫宸。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范县
作者: 郑燮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四五十家负郭民,落花厅事净无尘。
苦蒿菜把邻僧送,秃袖鹑衣小吏贫。
尚有隐幽叹尽烛,何曾顽梗竟能驯。
县门一尺情犹隔,况是君门隔紫宸。


白话文翻译:
大约四五十户人家环绕着城郭,落花满地,显得一片宁静。
我用苦蒿和野菜送给邻居的和尚,小吏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清贫。
我仍在烛光下隐隐叹息,何曾见过顽固的心态会被驯化?
县门前一尺的距离仍然让我们感到隔阂,更何况君门与紫宸之间的遥远呢?


注释:

  • 郭民:指在城郭外居住的百姓。
  • 落花厅事:落花满地,形容环境的清幽与宁静。
  • 苦蒿菜:一种野菜,通常指生长在田野间的苦味植物。
  • 秃袖鹑衣:形容衣着破旧的样子。
  • 隐幽叹尽烛:在烛光下隐隐叹息,象征生活的孤独和无奈。
  • 县门一尺情犹隔:县门前虽近,但心灵的隔阂依然存在。
  • 君门隔紫宸:指皇宫的高门,与普通百姓的距离遥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和诗人,尤其以其山水画和诗词闻名于世。他的诗风豪放,具有强烈的个性和鲜明的社会关怀,常常表达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关注。

创作背景:
《范县》创作于郑燮担任地方官期间,诗中反映了他对乡民生活的观察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郑燮关注的多是百姓的疾苦与生活。


诗歌鉴赏:
《范县》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诗作,通过描绘县城附近的乡村生活,展现了作者对民众困苦的深切同情。诗的开头用“负郭民”引入,展现出一幅平静而又清幽的乡村图景,落花如絮,暗含时光流逝与生命脆弱的哲思。接下来提到的“苦蒿菜把邻僧送”,则表明诗人对邻里关系的重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同时也隐含了生活的艰辛。

“秃袖鹑衣小吏贫”一句,描绘了地方小吏的贫困生活,透过这一形象,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与官民关系的紧张。后半部分的“尚有隐幽叹尽烛”,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似乎在感慨人情冷暖,生活的不易。最后一句“县门一尺情犹隔”,更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与社会之间的隔阂,暗示了即便身处同一地方,心灵的距离也可以是无形的,十分遥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示了郑燮对社会的深切思考与对民生的关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五十家负郭民:描述了城郭外的居民,强调人数不多,生活日常。
  • 落花厅事净无尘: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环境。
  • 苦蒿菜把邻僧送:表现出诗人对邻里的关心,尽管材料简单,却蕴含深情。
  • 秃袖鹑衣小吏贫:揭示出基层小吏的贫困与生活艰难,反映社会的贫富不均。
  • 尚有隐幽叹尽烛: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借烛光来象征生命的脆弱。
  • 县门一尺情犹隔:即使地理上接近,心灵的隔阂却依然存在。
  • 况是君门隔紫宸: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等级制度的严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远超物理上的距离。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落花厅事”用落花比喻环境的宁静。
  • 对仗工整,如“秃袖鹑衣”和“苦蒿菜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手法在“隐幽叹尽烛”中表现出人对环境的感怀。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县城与乡村的描绘,探讨了人们面临的生活困境与心灵的孤独,反映了郑燮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对百姓生活的同情与关怀,传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尤其是在社会等级分明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苦蒿菜:代表了生活的艰辛与简单。
  • 县门:象征着官民之间的距离与隔阂。
  • 烛光:象征着孤独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郑燮的《范县》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A. 城市繁华
    B. 乡村宁静
    C. 农田丰收
    D. 战争场景

  2. 诗中“县门一尺情犹隔”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与朋友的距离
    B. 官民的隔阂
    C. 亲情的温暖
    D. 自然的美丽

  3. “苦蒿菜把邻僧送”中“苦蒿菜”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生活的简单与艰辛
    C. 诗人的孤独
    D. 乡村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同样关注民生,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y 杜甫:同样反映了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

诗词对比:

  • 郑燮 vs. 杜甫:两位诗人均关心社会民生,郑燮在细腻描绘乡村生活中表现出无奈与孤独,而杜甫则在大时代背景下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虽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与情感基调略有差异。

参考资料:

  • 《郑燮诗词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