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仙露庵,宋宫人饯汪水云处》
时间: 2025-01-17 10:22: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雁声残,青蛾泪尽,燕台别路重分。供奉琴歌,不堪弹入离尊。兴亡梦短黄冠老,掩金觞翠袖含颦。叹西湖,卅六离宫,何处长门。当年环佩空归去,任花幡恋雨,佛火愁人。剩水残山,依然铃语黄昏。红兜那觅南朝寺,话沧桑旧额犹存。泣铜仙,承露盘倾,一样消魂。
白话文翻译:
白雁的叫声渐渐消逝,青蛾的泪水也已干尽,燕台的离别路途更加艰难。供奉的琴歌,已无心再弹入离别的酒杯。兴亡的梦想短暂,黄冠的岁月已老去,掩藏的金觞与翠袖中满是愁苦。叹息西湖,三十六个宫殿,长门何处可寻?当年环佩空归,任凭花旗随雨飘荡,佛火让人愁苦。剩下的水与山,依然在黄昏中响起铃声。红兜何处可以找到南朝的寺庙,谈论那沧桑的旧额依旧存在。泣铜仙,承露的盘子倾斜,心灵却一样感到消魂。
注释:
- 白雁:指一种迁徙的鸟,象征着离别。
- 青蛾:青色的蛾子,可能代指女子的眼泪。
- 燕台:古代宫女舞蹈的地方,象征离别的场所。
- 琴歌:古代的音乐,表达离别的情感。
- 黄冠:古代的官帽,象征衰老和兴亡。
- 西湖:著名的风景名胜,常作为离愁的象征。
- 铜仙:神仙的形象,可能指代一种超脱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之琦,清代诗人,擅长古诗词创作,风格多样,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兴亡的感慨以及个体的离愁别绪,表现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白雁、青蛾等意象,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开头以“白雁声残”引入,象征离别的痛苦,随后以青蛾的眼泪加深了情感的渲染,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凄凉的氛围。诗中提及“兴亡梦短黄冠老”,既是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也映射了个体的衰老与失落。
在描写西湖时,诗人以“卅六离宫”来强调昔日的辉煌与现今的凋零,长门的模糊指向了心灵的迷茫与失落。“任花幡恋雨,佛火愁人”则是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感叹,尽管花与雨依旧存在,却再也无法唤起当年的欢愉。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雁声残:白雁的叫声已渐渐消失,象征着离别的痛苦。
- 青蛾泪尽:青蛾的泪水已干,暗指女子的悲伤已尽。
- 燕台别路重分:离别之路更加艰难,燕台象征着此时的分离。
- 供奉琴歌,不堪弹入离尊:曾经的音乐已不再,表达对离别的无奈。
- 兴亡梦短黄冠老: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与个人衰老的对比。
- 掩金觞翠袖含颦:金觞与翠袖中藏满愁苦,象征着失去与惋惜。
- 叹西湖、卅六离宫,何处长门:对昔日辉煌的叹息与现实的迷茫。
- 当年环佩空归去:昔日的繁华已然空离,感慨岁月流逝。
- 任花幡恋雨,佛火愁人:尽管春花雨露依旧,心中却满是愁苦。
- 剩水残山,依然铃语黄昏:即便残山剩水,黄昏的铃声依旧在耳边回响。
- 红兜那觅南朝寺:对昔日南朝寺庙的追忆。
- 话沧桑旧额犹存:倾诉历史的沧桑,旧额依然存在。
- 泣铜仙,承露盘倾,一样消魂:对神仙的哀泣,承露的盘子倾斜,心灵感到消魂。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白雁声残”生动形象地传达了离别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雁:象征离别。
- 青蛾:代表女子的泪水与悲伤。
- 西湖: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 铜仙:象征一种超脱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白雁声残”是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离别
- C. 重逢
-
“兴亡梦短黄冠老”中的“黄冠”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
- B. 旧时光
- C. 代表衰老
-
诗中提到的“西湖”代表什么?
- A. 繁华
- B. 离愁
- C. 战争
答案: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可以将周之琦的《高阳台》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比较,二者都表达了离愁别绪,但周之琦的作品更侧重于历史的兴衰与个体的感慨,而李清照则着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对往昔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