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诗九十首 其十二》

时间: 2025-01-19 17:57:52

吾年踰七十,真欲愿春迟。

岂谓上元过,适丁多雨时。

韶华荏苒半,清明旦夕期。

流莺与蜂蝶,冷落殊未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年踰七十,真欲愿春迟。岂谓上元过,适丁多雨时。韶华荏苒半,清明旦夕期。流莺与蜂蝶,冷落殊未知。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七十多岁,真希望春天能再晚一些到来。谁曾想到元宵节已经过去,恰好遇上了多雨的时节。青春时光荏苒已过一半,清明节的到来也在即。流莺与蜜蜂蝴蝶,似乎都不再热闹,冷落得让我感到十分陌生。

注释:

  • :超过,超过了。
  • 真欲愿:真的希望。
  • 岂谓:怎么能说。
  • 上元: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 韶华:美好的时光。
  • 荏苒:形容岁月或时光的流逝。
  • 清明:指清明节,农历四月初。

典故解析:

  • 上元:古代节日,代表着团圆和欢乐,通常与赏灯、猜谜等活动相关。
  • 流莺、蜂蝶:常用的春天生物,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风典雅,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的留恋。自然的冷落与时光的流逝在诗中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开篇提到“吾年踰七十”,直接点出诗人的年纪,表现出一种对生命即将结束的忧虑。接着,诗人希望春天能够再晚来一些,这种愿望反映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似乎在抵抗时间的流逝。

“岂谓上元过”一句,诗人感到意外,元宵节的结束意味着春天的结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接下来的“韶华荏苒半”,更是强调了时间的无情,青春已过了一半,清明节又将来临,时光如流水,令人无奈。

最后“流莺与蜂蝶,冷落殊未知”,则描绘了一幅春景的冷落景象,流莺与蜜蜂蝴蝶的冷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年踰七十:我已经超过七十岁,直白地表明了诗人的年龄。
  2. 真欲愿春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希望它能再晚些到来。
  3. 岂谓上元过:感慨元宵节的结束,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惊讶。
  4. 适丁多雨时:正值多雨的季节,可能暗示着人生的变故。
  5. 韶华荏苒半:青春时光已逝去一半,强调了岁月的迅速流逝。
  6. 清明旦夕期:清明节即将来临,进一步加深了对时间的感慨。
  7. 流莺与蜂蝶:春天的鸟儿和昆虫,象征着春日的生机。
  8. 冷落殊未知:他们的冷落让诗人感到陌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岁月比作流水,流逝不复。
  • 拟人:流莺与蜂蝶的冷落,赋予了自然生命以情感。
  • 对仗:诗中平仄相对,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的留恋,揭示了人对时间无奈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生命和希望。
  • 流莺与蜂蝶:代表春天的生机,反映对生活活力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希望春天再晚一些到来的原因是什么? A. 他年轻
    B. 他年纪大了
    C. 他喜爱春天
    D. 他不喜欢春天

  2. “韶华荏苒半”中的“韶华”指的是?
    A. 年龄
    B. 美好的时光
    C. 自然景物
    D. 生命

  3. 诗中提到的“流莺与蜂蝶”象征着什么?
    A. 秋天
    B. 生机与活力
    C. 冬天
    D. 夜晚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时间和人生的思考,但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 孟浩然的《春晓》:描绘春天的生机,表现出不同于曹勋的急迫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欣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