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同何仪曹煦诗》

时间: 2025-01-14 19:43:05

参差复殿影。

氛氲绮罗杂。

独入天渊池。

芰荷摇复合。

远听雀声聚。

回望树阴沓。

一赏桂尊前。

宁伤蓬鬓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参差复殿影。
氛氲绮罗杂。
独入天渊池。
芰荷摇复合。
远听雀声聚。
回望树阴沓。
一赏桂尊前。
宁伤蓬鬓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落日时分的美丽景象。宫殿的影子错落有致,雾气弥漫,绮丽的罗衣在风中飘荡。我独自走入深邃的水池,水面上的芰荷在风中摇曳交错。远处传来鸟儿聚集的声音,我回头望去,树荫重重叠叠。在桂花树下我停留观赏,心中却不免感到对苍老时光的伤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参差:形容高低不齐的样子,此处指宫殿的影子。
  • 氛氲:形容雾气弥漫,模糊的样子。
  • 独入:独自进入,表示孤寂的状态。
  • 天渊池:深邃的池水,象征着深沉的思考。
  • 芰荷:水中的荷花,象征着清雅和美丽。
  • 雀声聚:鸟儿的叫声汇聚,表现自然的生动。
  • 树阴沓:树木的阴影重叠,形成美丽的景致。
  • 桂尊:桂花酒的杯子,寓意美好的时光。
  • 蓬鬓飒:形容头发凌乱,暗示时光的流逝。

典故解析:

  • 桂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美好,桂树常被用来比喻清雅的品德。
  • 天渊池可以看作一种超脱,象征着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哲思的沉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约464年-499年),字景修,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出生于南朝齐,后在南梁任职。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是“六朝诗人”中的佼佼者。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情感真挚,意境优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谢朓在南朝时期的某个秋日,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落日的美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珍惜。

诗歌鉴赏

谢朓在这首《落日同何仪曹煦诗》中,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反映内心情感,诗的开篇便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宫殿影子与雾气缭绕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而又清新的气氛。接着,诗人独自走入“天渊池”,象征着他对深邃思想的探索和对内心世界的沉思。芰荷摇曳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远听雀声聚”,这一句通过鸟儿的鸣叫引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回头望去的“树阴沓”则勾勒出回忆中的宁静与安详。最后,诗人以“一赏桂尊前”结束,既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隐含了对年华流逝的伤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谢朓对人生的独特观察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参差复殿影:宫殿的影子错落有致,描绘了优美的环境。
  2. 氛氲绮罗杂:雾气弥漫,罗衣飘动,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3. 独入天渊池:独自走入深邃的池水,体现孤独与对自我内心的探索。
  4. 芰荷摇复合:水中的荷花摇曳,象征着生命的美丽与变化。
  5. 远听雀声聚:远处的鸟鸣声汇聚,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活力。
  6. 回望树阴沓:回头望去,树阴重重叠叠,传达出宁静的氛围。
  7. 一赏桂尊前:在桂花树下驻足观赏,表达对美好的珍惜。
  8. 宁伤蓬鬓飒:对时光流逝的伤感,暗含了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渊池”象征着深邃的思想。
  • 拟人:芰荷在风中摇曳,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参差复殿影,氛氲绮罗杂”,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刻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参差:代表着不完美的美,象征人生的多样性。
  • 氛氲:象征着梦幻与模糊的感受。
  • 芰荷:象征着纯洁、优雅的生命。
  • 雀声:传达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桂尊:代表着高洁的品德与美好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谢朓
    • D. 王维
  2. 诗中“天渊池”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深邃的思考
    • C. 美好的爱情
    • D. 友谊的珍贵
  3. “芰荷摇复合”中的“芰荷”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树
    • B. 一种水生植物
    • C. 一种动物
    • D. 一种美食

答案:

  1. C. 谢朓
  2. B. 深邃的思考
  3. B. 一种水生植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描写对故乡的思念,与谢朓的孤独感相似。
  • 《月夜忆舍弟》 杜甫:表达思念与伤感,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谢朓《落日同何仪曹煦诗》李白《将进酒》:前者表现自然的柔美与人生的思考,后者则强调人生的豪放与及时行乐。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谢朓诗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