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离夜诗
作者: 谢朓 〔南北朝〕
玉绳隐高树。
斜汉耿层台。
离堂华烛尽。
别幌清琴哀。
翻潮尚知恨。
客思眇难裁。
山川不可尽。
况朶故人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情景,隐约的月光照在高大的树上,银河斜挂在高台之上。离别的宴会中,华丽的烛光已经熄灭,悲伤的琴声在挂帘下回荡。潮水翻滚,纵使知道离别的恨意,游子心中的思念却难以平复。山水虽远,却无法隔断与故人相聚的情谊,何况还有那杯中的酒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绳:指月光,形容光辉如玉的绳索,隐约照在高树上。
- 斜汉:指银河,斜挂在高台上。
- 华烛:华丽的烛光,用于照亮宴会。
- 别幌:悬挂的帷幕,暗指离别的场景。
- 翻潮:潮水翻滚,暗示情感的起伏。
- 眇难裁:形容思念之情难以控制。
- 朶:指一杯,通常用来比喻酒。
典故解析:
- 离堂:指离别的宴会,暗示诗人对故人的思念。
- 山川不可尽: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深厚,即使山川阻隔,情谊依旧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字希白,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于南朝齐,后在南梁任职。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尤以描绘离别、思乡之情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谢朓一段离别的时光,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离别场景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离夜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首联“玉绳隐高树”勾勒出了一幅朦胧的夜景,月光透过高树,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惆怅的氛围。接着“斜汉耿层台”,银河斜挂,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苦楚。诗中通过“离堂华烛尽”表现了宴会的结束,华丽的烛光熄灭,象征着欢聚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别幌清琴哀”更是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清雅的琴声在离别的氛围中显得更加悲伤。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也变得愈发复杂,翻潮尚知恨,客思眇难裁,展现了诗人心中无尽的思念与惆怅。最后一句“山川不可尽,况朶故人杯”则将诗的情感提升至一个新的层次,虽然山川遥远,但依旧无法割舍与故人的情谊。
整首诗不仅是一幅夜景的描绘,更是情感的深刻表达,诗人通过对景的描写,引发读者对离别、思乡的共鸣,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绳隐高树:月光如玉绳般隐约照耀高大的树木,营造出一种清幽的夜晚氛围。
- 斜汉耿层台:银河斜挂在高台之上,仿佛在遥望离别的情景。
- 离堂华烛尽:离别的宴席中,华丽的烛光已熄灭,象征欢聚的结束。
- 别幌清琴哀:离别的帷幕下,清雅的琴声显得更加悲伤。
- 翻潮尚知恨:潮水翻腾,尽管知道离别的恨意,但心中的思念难以平复。
- 客思眇难裁:作为客人的思念之情细微却难以控制。
- 山川不可尽:即使山川遥隔,情感也无法割舍。
- 况朶故人杯:更何况还有故人相聚的酒杯,象征着深厚的情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玉绳”,形象生动。
- 拟人:将潮水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具有对称美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离别的无奈与对故人的思念,通过景物的描绘,传达了深厚的情感。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突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绳:象征月光,代表清幽和思念。
- 高树:象征稳固与永恒,暗示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 华烛:象征欢聚的美好时光,随着熄灭而消逝。
- 清琴:象征音乐与情感的交融,传递离别的悲伤。
- 山川:象征距离,无法阻隔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玉绳”指代什么?
- A. 太阳
- B. 月光
- C. 星星
- D. 烛光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斜汉”指的是_____。
-
判断题:整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快乐的聚会。(对/错)
答案
- B
- 银河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谢朓的《离夜诗》更多地表现了离别的复杂情感,而李白则更侧重于思乡的孤独感。两首诗都通过景物描绘来表达情感,但侧重点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谢朓诗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