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别沉右率诸君诗》

时间: 2025-01-01 18:19:55

春夜别清樽。

江潭复为客。

叹息东流水。

如何故乡陌。

重树日芬洲转如积。

望望荆台下。

归梦相思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夜别清樽。
江潭复为客。
叹息东流水。
如何故乡陌。
重树日芬洲转如积。
望望荆台下。
归梦相思夕。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夜,我与朋友们在清酒旁依依惜别。江边的潭水让我再次感到孤独。只能叹息东流的河水,又怎能不感慨故乡的陌生?树木重重,芬芳的草地仿佛在变幻。望向荆台的方向,归乡的梦在黄昏时分愈发浓烈。

注释

  • 清樽:指盛酒的酒杯,意指与友人饮酒。
  • 江潭:江边的水潭,象征离别后的孤寂。
  • 叹息:表达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感伤。
  • 东流水:指东流的河水,引发对故乡的思念。
  • 故乡陌:故乡的道路,表明对故乡的陌生感。
  • 重树:指成片的树木,象征自然的变化。
  • 芬洲:指芬芳的草地,带有生机和美好的象征。
  • 荆台:古代诗句中的地名,可能与诗人的故乡有关。
  • 归梦相思:归家的梦与思念之情交织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约464年-499年),字希逸,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号称“谢家之子”,是谢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抒情,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在当时的文人圈中有着较高的地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夜,正值离别之时,作者在与友人相聚后,感慨离别的苦涩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中表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充满了细腻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夜的离别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重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的“春夜别清樽”,让读者感受到温暖而又带有一丝惆怅的氛围。在“江潭复为客”中,诗人将自己置于江边,身为客人,暗示他在异乡的孤独和无奈。接下来的“叹息东流水”,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流动的水象征着离别的无情与对故乡的思念。

“如何故乡陌”一句,表达了对故乡的陌生感,似乎在说,尽管故乡是自己的根,却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遥远。重树芬洲的描写则增加了自然的气息,也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重聚的渴望。在最后的“归梦相思夕”中,诗人将思乡之情与归家的梦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浓浓的离愁与希望交错的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谢朓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夜别清樽:在春夜与友人告别,享用清酒,气氛温馨却又带有离愁。
  2. 江潭复为客:身处江边,心中感到孤独,流露出对归属的渴望。
  3. 叹息东流水:对河水不断流淌的叹息,象征着时间和离别的无情。
  4. 如何故乡陌:对故乡的感慨,表达了时光流逝造成的陌生感。
  5. 重树日芬洲转如积: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人生如梦般变幻多端。
  6. 望望荆台下:眺望故乡的方向,思念愈发浓烈。
  7. 归梦相思夕:归乡的梦与思念交织,情感进一步加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时间,流淌而去,暗示人生的无常。
  • 拟人:通过叹息赋予水流以感情,表现内心的忧伤。
  • 对仗:如“春夜”与“归梦”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乡的主题展开,表现了人对故乡的依恋与对友谊的珍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既美好又惆怅的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夜: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然而与离别的情感相结合,带有忧伤的色彩。
  • 江潭:水的意象,象征着流逝的时间与孤独的心境。
  • 重树:代表生命的繁茂与变化,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荆台:故乡的象征,寄托了对归属感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清樽”指的是什么? A. 酒杯
    B. 酒壶
    C. 酒坛

  2. “叹息东流水”中“东流水”象征了什么? A. 离别的无情
    B. 友谊的珍贵
    C. 自然的美丽

  3. 诗人对故乡的感受是: A. 熟悉的
    B. 陌生的
    C. 温暖的

答案

  1. A. 酒杯
  2. A. 离别的无情
  3. B. 陌生的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此诗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在不同的背景下,展现了对过往的追忆与思乡。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别》相比,谢朓的《和别沉右率诸君诗》更加细腻,情感更为复杂,表现的思乡之情更为深沉。王维的诗则更强调对友谊的珍重与对未来的希望。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词选》
  • 《谢朓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