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日二首》
时间: 2025-01-19 14:41:3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十四日二首
作者: 赵蕃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穷冬无苦寒,宽我欠裘褐。
裘褐苟不备,道有犹絺葛。
童奴忽告言,薪尽米复竭。
市籴不可赊,囊钱顾安得。
诗成讵堪煮,梅望当止渴。
一笑谢儿曹,尔饥由我拙。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严冬中没有寒冷的苦楚,宽慰我的是缺少的裘衣和褐子。
如果没有裘衣和褐子,路上就像是用麻布和葛布做的。
小奴才忽然告诉我,柴火和米都快用完了。
市场上买米不能赊账,口袋里的钱又哪里能得?
我写诗难以为生,梅子只能用来解渴。
对儿孙们微微一笑,若是你们饿了,那是因为我无能。
注释:
- 穷冬:指冬天的尽头,象征寒冷。
- 裘褐:指皮衣和粗布衣,象征生活的保障。
- 市籴不可赊:在市场上买米不能赊账,表达生活的困窘。
- 诗成讵堪煮:写诗却不能用来生活,暗示诗人对生计的无奈。
- 梅望当止渴:梅子虽可解渴,但并不是充足的食物。
- 尔饥由我拙:你们的饥饿是因为我的无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生活琐事,展现人情冷暖。诗人常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赵蕃生活困顿之际,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家庭的关心,表达了深沉的忧虑和责任感。
诗歌鉴赏:
《十四日二首》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深刻感悟。首联开篇即以“穷冬无苦寒”引入,表达了冬天虽冷但内心却有一丝安慰。紧接着,诗人提到裘衣的缺乏,暗示生活的贫困。后面几句,诗人通过身边小奴的告知,揭示了柴米的匮乏,展现了生活的窘迫。
诗中,“市籴不可赊”表现了经济的严峻,诗人感受到生活的压力,感叹口袋里的钱不够支撑家庭的需要。写作的过程变得无奈,诗人意识到写诗不能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情感的转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无助和对现实的反思。
最后,诗人用“一笑谢儿曹”作结,显示了他对家人的爱与歉意,虽然生活艰难,但他依旧希望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哲理和无奈的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穷冬无苦寒:冬天到了尽头,虽无苦寒,显示出内心的平和。
- 宽我欠裘褐:对缺少衣物的宽慰,表露出艰难处境。
- 裘褐苟不备:没有衣物的情况下,生活显得更加困苦。
- 童奴忽告言:小奴才的告知,是生活现实的直接反映。
- 薪尽米复竭:柴米起尽,生活所需接近枯竭。
- 市籴不可赊:购米不能赊账,体现生活的窘迫。
- 囊钱顾安得:口袋里的钱不足以解决问题,表现出无奈。
- 诗成讵堪煮:写诗无用,却不能改善生计。
- 梅望当止渴:梅子虽可解渴,意指生活所需的匮乏。
- 一笑谢儿曹:对家人的歉意与无奈,流露出深厚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对称,增强了音乐美感。
- 比喻:用“梅望当止渴”比喻对生活的渴求和无奈。
- 夸张:强调生活的困境与绝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述生活的窘迫与对家庭的责任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关切和对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 穷冬:象征困苦的生活。
- 裘褐:代表生活的保障和温暖。
- 薪米:生活必需品的匮乏,暗示生活的艰难。
- 梅子:象征微薄的希望,虽可解渴但无法填饱肚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裘褐”指的是什么?
- A. 书籍
- B. 衣服
- C. 食物
- D. 钱财
-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 A. 乐观
- B. 悲观
- C. 冷漠
- D. 无所谓
-
“薪尽米复竭”表达了什么?
- A. 生活富裕
- B. 生活困窘
- C. 生活快乐
- D. 生活安逸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赵蕃的《十四日二首》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但李白的诗更显洒脱,而赵蕃则更显无奈和责任感,两者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赵蕃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