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旱
作者: 吕陶 〔宋代〕
晓云将雨午还收,
晚日馀炎未似秋。
岂独稻畦枯已久,
兼忧井竭饮污流。
白话文翻译:
经过长久的干旱,清晨的云彩似乎要下雨,但到了中午又收了起来;傍晚的阳光虽已减弱,但依然没有秋天的凉意。难道只有稻田已经枯萎了这么久吗?我还担忧井水也干涸,流出的水变得污浊。
注释:
- 晓云:早晨的云。
- 将雨:似乎要下雨。
- 午还收:中午时云彩又收回去了,意味着没有下雨。
- 晚日余炎:傍晚的阳光仍然很热。
- 岂独:难道只有。
- 稻畦:稻田。
- 枯已久:已经枯萎很久。
- 兼忧:同时担心。
- 井竭:井水干涸。
- 饮污流:饮用的水变得污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出,诗人对干旱的忧虑反映了古代农民对自然灾害的深刻认识和恐惧,寓意着对生命源泉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陶,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描写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吕陶的作品多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干旱的时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在古代,干旱常常导致农作物歉收,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存,因此诗中流露出的忧虑与关切是十分真实和切身的。
诗歌鉴赏:
《久旱》通过描绘干旱的天气与农田的荒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关心与对农民生活的同情。诗的开头“晓云将雨午还收”以对比手法,描绘了早晨的期望与中午的失望,给人一种从希望到失落的情感转变,增强了干旱带来的无奈与苦恼。接着,诗人通过“晚日余炎未似秋”进一步强调了季节的错位,炎热的晚日让人感受到秋天的遥远,暗示了干旱的持续和对水源的渴望。最后一句“岂独稻畦枯已久,兼忧井竭饮污流”更是将诗意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不仅关心稻田的枯萎,更对饮水的污浊感到深深的忧虑,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环境的无奈。整首诗情景交融,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命运的紧密联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云将雨午还收:早晨的云彩似乎要下雨,但到了中午又收回去了,表明天气的变化与希望的破灭。
- 晚日余炎未似秋:傍晚的阳光依然炽热,未能感受到秋天的凉意,表明干旱的持续。
- 岂独稻畦枯已久:难道只有稻田已经枯萎了很久吗?表达了对自然的关注。
- 兼忧井竭饮污流:同时担忧井水干涸,流出的水变得污浊,反映了对生存环境的忧虑。
修辞手法:
- 对比:早晨的云与中午的晴天形成对比,增强了干旱带来的失落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岂独稻畦枯已久,兼忧井竭饮污流”加强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色彩,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敏感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深切忧虑,反映了古代农民在干旱时期的无奈与艰辛,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对生命源泉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希望与变幻。
- 稻田:代表生计与丰收。
- 井水:象征生命源泉与清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晓云将雨午还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失落
C. 欢乐
答案: A, B -
“晚日余炎未似秋”中的“余炎”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凉意
B. 仍然的热度
C. 晨光
答案: B -
诗中表达的主要忧虑是什么? A. 农田的丰收
B. 饮水的污浊
C. 天气的变化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夏日田园杂兴》(范成大)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夏日田园杂兴》与《久旱》都描绘了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前者更多表现出田园的夏日生机,而《久旱》则集中于干旱带来的困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吕陶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