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学偶成》

时间: 2025-01-04 07:13:11

宵来大火流,节物动新愁。

我自甘鸡肋,人将笑虎头。

凉风生远树,残照下高楼。

弹指成何事,萧骚短鬓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宵来大火流,节物动新愁。
我自甘鸡肋,人将笑虎头。
凉风生远树,残照下高楼。
弹指成何事,萧骚短鬓秋。

白话文翻译:

夜里大火在流动,节气变迁让我生出新的忧愁。
我甘愿像那鸡肋一样无用,而人们却笑我像老虎一样凶猛。
凉风从远处的树梢吹来,残阳映照在高楼下。
转眼间事情又变成了什么,惆怅的心情如秋天的短发一般萧索。

注释:

  • :夜晚。
  • :流动,这里形容火焰的动态。
  • 节物:节气和事物,这里指自然环境的变化。
  • 鸡肋:比喻无用的东西,出自《三国演义》。
  • 虎头:比喻强烈的外表,但内心可能并不如外表强大。
  • 凉风:清凉的风,带来秋意。
  • 残照:夕阳的余晖。
  • 弹指:形容时间的迅速流逝。
  • 萧骚:形容悲伤、凄凉的情绪。

典故解析:

  • 鸡肋:源于《三国演义》中,曹操认为鸡肋虽无实用价值,但仍不忍舍弃,暗指一种无奈之情。
  • 虎头:常用于形容外表威猛而内心脆弱的形象,反映出人们对强大外表的误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缪公恩,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以写实与抒情并重的风格著称,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反映出内心的迷茫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官学偶成》这首诗通过夜晚的火焰与节气的更替来映射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感慨。开头“宵来大火流”生动地描绘了夜间的景象,仿佛在诉说着一场无尽的焦虑与不安。接着,诗人以“我自甘鸡肋”的形象自嘲,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自轻自贱,显示出一种对世俗评价的漠然与不屑。“人将笑虎头”则暗示了外界对自己的误解和嘲讽,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不理解。

而后两句“凉风生远树,残照下高楼”则转向自然景象,凉风与残照的结合仿佛在暗示着秋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最后“弹指成何事,萧骚短鬓秋”则以感慨收尾,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惋惜和对未来的迷茫,情感饱满而深沉。

整首诗在意境上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情感上则充满了对时光的感慨与对自我存在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清冷而又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宵来大火流:夜晚的火焰在流动,暗示心中情感的激荡。
  2. 节物动新愁:节气的变迁带来了新的忧愁,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
  3. 我自甘鸡肋:自我贬低,承认自身的无用。
  4. 人将笑虎头:他人对自己的误解和嘲笑,加深了内心的孤独。
  5. 凉风生远树:远处的树木在凉风中摇曳,象征着清冷的季节。
  6. 残照下高楼:夕阳的余辉照在高楼上,象征着光阴的流逝。
  7. 弹指成何事:时间如指间流沙,问自己这一切究竟有什么意义。
  8. 萧骚短鬓秋:秋天的愁绪与短暂的生命感叹,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鸡肋”比喻自我无用,深刻展现个人情感。
  • 拟人:如“凉风生远树”,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严谨,词句对称,展现了古诗的艺术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自我存在的深刻反省,传达出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大火:象征热烈的情感与内心的焦虑。
  2. 鸡肋:比喻无用的自我,反映内心的自嘲。
  3. 凉风:象征清冷的心境与秋天的到来。
  4. 残照:象征光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5. 萧骚:表现内心的凄凉与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节物动新愁”,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愁
    • C. 无所谓
    • D. 愤怒
  2. “我自甘鸡肋”中的“鸡肋”比喻什么?

    • A. 有用的事物
    • B. 无用的事物
    • C. 美味的食物
    • D. 重要的情感
  3. 诗中提到的“残照”指的是什么?

    • A. 早晨的阳光
    • B. 黄昏的余晖
    • C. 夜晚的星星
    • D. 中午的阳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秋夕》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秋天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但缪公恩的诗更加关注自我内心的挣扎,而杜甫则侧重于历史的沉重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缪公恩研究》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