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堂闲咏六首 其一》

时间: 2024-12-29 18:28:27

潇洒孤怀尽日安,心期不负旧儒冠。

余粮为黍常充腹,敝絮成襦亦耐寒。

病懒自知生计拙,心闲转觉世途宽。

家庭事事堪随分,不向人间觅新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潇洒孤怀尽日安,
心期不负旧儒冠。
余粮为黍常充腹,
敝絮成襦亦耐寒。
病懒自知生计拙,
心闲转觉世途宽。
家庭事事堪随分,
不向人间觅新欢。

白话文翻译

诗人整日悠闲自在,心中期望不辜负昔日的学识与理想。虽然生活简朴,充饥的粮食仅是黍米,但即使衣衫破旧也能抵挡寒冷。对生活的懒散有所自知,然而内心淡定,反而觉得人生的道路开阔了许多。对于家庭中的琐事,能够随遇而安,不再在人世间追求新的欢愉。

注释

  • 潇洒:形容人的风度、气质,从容不迫。
  • 孤怀:孤独的心情。
  • 心期:心中的期望。
  • 旧儒冠:指古代读书人所戴的帽子,象征知识和身份。
  • 余粮:剩余的粮食。
  • :一种谷物,指小米。
  • 敝絮:破旧的棉絮。
  • :古代的一种上衣。
  • 病懒:生病和懒散。
  • 随分:随遇而安,量入为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之煃,清代诗人,以清新逸致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以自然和个人哲思为题材,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淡泊态度和对世俗的超然。

创作背景

《静观堂闲咏六首》是倪之煃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安逸与淡然之情的真实写照。该诗作成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思考与对自我的内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闲适的语调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得。诗人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尽管生活条件简朴,但他依然能心满意足,享受人生的每一刻。通过“潇洒孤怀尽日安”,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孤独的接受与淡然,仿佛在说,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物质的丰盈,而是在于心灵的宁静。

“心期不负旧儒冠”则折射出诗人对知识与理想的追求,尽管身处简陋的环境,但他依然保持着对自我的期许与尊重。接下来的“余粮为黍常充腹”生动地描绘出他生活的朴素,却又不失自得的情境。

“病懒自知生计拙,心闲转觉世途宽”一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自省与豁达,虽然他承认自己的生计拙劣,但内心却因闲适而感到世事宽广。最后两句则强调了对家庭琐事的随和态度,诗人不再追求外面的繁华与热闹,而是选择在平淡中寻找快乐。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渐渐丰富,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乐观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潇洒孤怀尽日安:描绘了诗人心境的从容与安宁。
  2. 心期不负旧儒冠:表达了对自己知识与理想的坚持。
  3. 余粮为黍常充腹:现实生活的简朴,反映出诗人继续自给自足的态度。
  4. 敝絮成襦亦耐寒:强调了他即使衣衫破旧,也能抵挡生活的艰难。
  5. 病懒自知生计拙:自知生活的困顿,但不为此懊恼。
  6. 心闲转觉世途宽:内心的闲适让他感到生活更为宽广。
  7. 家庭事事堪随分:对家庭琐事的随遇而安,体现出一种生活智慧。
  8. 不向人间觅新欢:不再追求外界的享乐,选择内心的平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简朴比作“余粮为黍”,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生活的朴素与真实。
  • 对仗:如“潇洒孤怀”“心闲转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赞美与对内心平和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强调了心灵的富足远胜于物质的丰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怀:象征孤独与内心的独立。
  • 旧儒冠:代表传统文化与知识的象征。
  • 余粮:生活的基础与生存的象征。
  • 敝絮:生活的艰难与对困境的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心期不负旧儒冠”的意思是: A. 不再追求知识
    B. 对知识的坚持与尊重
    C. 否定自己的学问

  2. “余粮为黍常充腹”中“黍”指的是: A. 大米
    B. 小米
    C. 面粉

  3. 诗人对家庭琐事的态度是: A. 随遇而安
    B. 忍受不堪
    C. 追求繁华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结庐在人境》 - 陶渊明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倪之煇的《静观堂闲咏》同样展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但倪之煇更强调内心的淡泊与世俗的超然,而陶渊明则更突出对田园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清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