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度腊阙三白,开正还积阴。
炊烟茅舍湿,噪雀暮枝深。
短发千方误,中年万里心。
成书著岩穴,或有後人寻。
白话文翻译
春节已过,白雪覆盖了大地,正月的阳光依旧被阴云掩盖。炊烟从湿润的茅屋中升起,傍晚时分,鸟儿在深邃的树枝上鸣叫。年轻时的梦想有千百种误入歧途,而到中年,我心中仍有万里之远的追求。即使我的书籍是藏在山洞里,或许未来的后人会找到它们。
注释
- 度腊阙三白:指的是春节过后,白雪覆盖的景象。
- 开正还积阴:正月的阳光依旧被阴云遮挡,象征着春天的迟到。
- 炊烟茅舍湿:描绘了湿润的天气中,茅屋的炊烟袅袅升起的情景。
- 噪雀暮枝深:傍晚时分,鸟儿在树枝上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短发千方误:短发象征年轻时的轻狂与误入歧途。
- 中年万里心:表达中年人心中仍然有远大的理想与追求。
- 成书著岩穴:书籍被藏在山洞里,暗示着知识的隐秘和未来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仲明,号济川,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诗作风格简练而深邃,常带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旦,正值寒冬时节,诗人通过描绘雪景和生活场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诗中,诗人反思年轻时的追求与中年人的心境,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
诗歌鉴赏
《元日雪二首》通过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度腊阙三白”引入,描绘了春节后的寒冷与静谧,令人感到一种宁静的美。随着“开正还积阴”,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但却因阴云密布而显得无奈,反映了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接下来的两句“炊烟茅舍湿,噪雀暮枝深”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这里的炊烟和鸟鸣不仅仅是自然景象,更是一种生活气息的象征,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而“短发千方误,中年万里心”则转向内心的反思,短发象征着年轻时的轻狂与误入歧途,而中年时,尽管身处困境,心中仍有万里之遥的理想与追求。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挣扎与坚持。
最后一句“成书著岩穴,或有後人寻”将视线拉向未来,暗示着知识与理想的传承,即使在逆境中,诗人依然相信自己的努力会被后人所发现与认可。这种对未来的希冀为整首诗注入了一丝温暖和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度腊阙三白:春节过后,白雪覆盖的景象,意在描绘寒冷的冬日。
- 开正还积阴:正月的阳光被阴云遮挡,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 炊烟茅舍湿:湿润的气候中,茅屋的炊烟升起,展现生活的气息。
- 噪雀暮枝深:傍晚时分,鸟儿在树上鸣叫,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短发千方误:象征年轻时的轻狂与误入歧途。
- 中年万里心:中年人心中仍有远大的理想与追求。
- 成书著岩穴:书籍藏于山洞,暗示知识的隐秘与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短发与青年时期的轻狂相联系,增强对比效果。
- 意象:雪、炊烟、鸟鸣等自然意象构成了诗的背景,营造出意境。
- 对仗:用“短发”与“万里心”形成对比,突显人生不同阶段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们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在寒冷的冬日中,感慨年轻时的误入歧途与中年时的坚持,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寒冷和孤独,反映诗人的内心感受。
- 炊烟:代表生活的温暖与希望。
- 雀鸣: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 岩穴:隐喻知识的积累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度腊阙三白”中的“三白”指的是什么?
- A) 三种颜色
- B) 三场雪
- C) 三个白天
- D) 三层冰
-
诗中提到的“短发”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人的朝气
- B) 年轻时的误入歧途
- C) 成熟的象征
- D) 静谧的生活
-
“成书著岩穴”中的“岩穴”有何象征意义?
- A) 生活的困境
- B) 知识的隐秘与传承
- C) 自然的景象
-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
- B) 三场雪
- B) 年轻时的误入歧途
- B) 知识的隐秘与传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宗元的《江雪》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江雪》同样以雪为背景,探讨孤独与人生的哲思,而《登鹳雀楼》则通过高远的意象表现对未来的向往。这两首诗在意象和主题上与《元日雪二首》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各自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