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0 00:32:32

疏影入空床,此时秋气凉。

白云松际雪,明月石边霜。

芦荻暗潮满,梧桐晚色黄。

远声听欲近,柔橹过寒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影入空床,此时秋气凉。
白云松际雪,明月石边霜。
芦荻暗潮满,梧桐晚色黄。
远声听欲近,柔橹过寒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冷的秋夜,月光洒落在空床上,感觉到秋天的凉意。天空中的白云像雪一样漂浮在松树之间,明亮的月光照在石头上,仿佛覆盖了一层霜。芦苇和荻草在暗潮中摇曳,晚秋的梧桐树则呈现出黄色的晚色。远处的声音听起来似乎很近,柔和的橹声划过寒冷的塘水。

注释:

  • 疏影:稀疏的影子,这里指月光的影子。
  • 空床:空荡荡的床,暗示孤寂。
  • 松际:松树之间的缝隙。
  • 石边:石头旁边。
  • 芦荻:指芦苇和荻草,常生长在水边。
  • 晚色:黄昏时的颜色,象征着秋天的萧瑟。

典故解析:

  • 白云松际雪:常用来描绘清冷的自然景象,象征着秋冬之交的宁静。
  • 明月石边霜:明月和霜是秋季夜晚的常见元素,融合了自然与季节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渊耀,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秋夜二首 其一》创作于明代秋季,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开头的“疏影入空床”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氛围,空床象征着离别或失去,映衬出秋夜的清冷。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利用“白云”、“松际”、“明月”和“石边”等意象,构建出一个静谧的秋夜景象。诗中“芦荻暗潮满”一句,生动描绘了秋水与芦苇的交融,暗示着自然界的生命力依然顽强。最后两句“远声听欲近,柔橹过寒塘”,则通过声音的描绘,深化了诗中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即将靠近的温暖,打破了秋夜的孤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结合深邃的情感,展现了秋夜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疏影入空床:月光的影子透过窗户洒在空床上,暗示孤独的心情。
  2. 此时秋气凉:此时的天气已显得凉爽,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3. 白云松际雪:白云在松树间飘荡,象征着秋冬交替的清冷。
  4. 明月石边霜:明亮的月光照在石头上,仿佛覆上了一层霜,增添了寒意。
  5. 芦荻暗潮满:水边的芦苇在夜风中摇曳,暗示着自然的变幻。
  6. 梧桐晚色黄:梧桐树在傍晚时分呈现出黄昏的色彩,象征着秋天的成熟。
  7. 远声听欲近:远处的声音仿佛很近,传达出一种渴望的情感。
  8. 柔橹过寒塘:轻柔的橹声划过寒冷的塘水,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云比作雪,增强了清冷的感觉。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如“远声听欲近”中表现出对声音的亲切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与冷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无常的思索,体现了对孤独与思念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孤独与思索。
  • 芦苇:代表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魅力。
  • 梧桐:象征着秋天的成熟与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疏影入空床”中“疏影”指的是什么?

    • A. 稠密的影子
    • B. 稀疏的影子
    • C. 光亮的影子
  2. “此时秋气凉”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温暖
    • B. 凉爽
    • C. 炎热
  3. 诗中“柔橹过寒塘”描绘的是什么?

    • A. 船只的撞击
    • B. 划船的声音
    • C. 风的呼啸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月夜的孤独,但更多表现了对酒的寄情与豪放。
  • 《月夜忆舍弟》:则在月下引发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