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时间: 2025-01-01 14:39:49

女唱儿歌去蹈青,阿婆笑语伴渠行。

只亏郎罢优轻杀,櫑子双檐挈酒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女唱儿歌去蹈青,阿婆笑语伴渠行。
只亏郎罢优轻杀,櫑子双檐挈酒饼。

白话文翻译:

在三月三日,我去忠襄的坟墓,因而写下这十首绝句。
女孩们唱着儿歌在草地上跳舞,老奶奶笑着和她们一起走。
只是可惜那位年轻的郎君没有参与,轻轻地剁杀了櫑子,双檐的屋顶下带着酒和饼。

注释:

  • 三月三日:指的是农历三月初三,传统的春游踏青的日子。
  • 忠襄:指的是忠襄公的坟墓,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名人的墓地。
  • 女唱儿歌:小女孩们唱着童谣。
  • 蹈青:在青翠的草地上跳舞。
  • 阿婆:老奶奶。
  • :这里指的是她们。
  • :年轻男子,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
  • 优轻杀:可能指的是对櫑子的轻视或轻松割断。
  • 櫑子:一种植物,具体指什么可能需要根据地方习俗解读。
  • 双檐:指屋顶的结构,通常是古建筑的特征。
  • 挈酒饼:带着酒和饼,表示分享美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写当时的民俗和自然景观,以细腻的笔触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的三月三日,正值踏青时节,诗人借此机会前往忠襄的坟墓,表达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春天的热爱。诗中描绘了春游的愉悦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气息。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儿童的嬉戏和老人的陪伴为切入点,展现了春游时的欢乐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温暖的春天和人们的欢乐。开头的“女唱儿歌去蹈青”描绘了女孩们在春日阳光下欢快跳舞的场景,活灵活现,令人心生向往。接着,“阿婆笑语伴渠行”将儿童的无忧无虑与老人的温暖陪伴结合在一起,展示了世代之间的和谐与温情。

然而,“只亏郎罢优轻杀”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年轻男子的惋惜,仿佛在说这种欢乐的场景中,总有些人因各种原因无法参与其中。最后一句“櫑子双檐挈酒饼”则将春游的氛围推向高潮,酒与饼的搭配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团聚的欢乐,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整首诗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女唱儿歌去蹈青:女孩们在草地上跳舞,唱着童谣,传达出春天的活力和快乐。
  • 阿婆笑语伴渠行:老奶奶和孩子们一起走,体现了家庭和睦与温暖。
  • 只亏郎罢优轻杀:诗人对未能参与的年轻人表示惋惜,暗含对青春的珍惜。
  • 櫑子双檐挈酒饼:描绘了古建筑的特色和春游的饮食文化,传达出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女唱儿歌”比喻孩童的无忧无虑。
  • 拟人:赋予阿婆笑语生动的情感。
  • 对仗:诗中通过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游玩场景,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朋友的珍惜,体现了人们在自然中的和谐与快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女儿:象征着青春与活力。
  • 阿婆:代表着温暖和关怀,家庭的象征。
  • 酒和饼: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分享的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女唱儿歌去蹈青”中的“青”指的是什么?

    • A. 青草
    • B. 青天
    • C. 青衣
    • D. 青花
  2. 诗中提到的“阿婆”与谁一起行走?

    • A. 年轻的郎君
    • B. 孩子们
    • C. 诗人
    • D. 朋友们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青春的怀念
    • B. 春游的欢乐
    • C. 对生活的反思
    • D. 对历史的敬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对比杨万里的春游与杜甫的春望,二者均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但杨万里更注重欢乐与家庭的温情,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