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八首》
时间: 2025-01-04 07:25: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和八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参透黄陈向上关,肯将风月乞杨蟠。
君才不忝图书府,吾老安能笔砚间。
有鄙拙歌叩牛角,无清平调动龙颜。
暮年多被蒲轮赚,岂独申公罢遣还。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风月的追求和艺术创作的自省。他希望能够理解高人之道,而不是单纯地依赖于外在的风景和事物。诗人称赞对方的才华,并自谦自己年老,难以在书法和诗词上有所建树。他觉得自己的作品粗陋,并且不如清平之调动人心。年纪大了,常常被生活的琐事所困扰,这并非只有申公(申屠)这样的名人才能体会到的感受。
注释
字词注释:
- 黄陈: 指黄河和陈仓,象征险关和杰出之人。
- 杨蟠: 典指杨贵妃,寓意美好与风月。
- 图书府: 指文人的理想和追求。
- 笔砚: 书法和创作的工具,象征诗人的创作。
- 鄙拙: 粗陋、拙劣的意思。
- 清平调: 形容优美动人的曲调。
- 蒲轮: 指生活的琐碎和烦恼。
- 申公: 申屠氏,古代著名的士人,象征着才华横溢的人。
典故解析:
- 申公罢遣: 申公的故事反映出名人也有被生活琐事所困的经历,诗人在此通过对比来强调自身的境遇和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子实,号梦阮,宋代诗人。刘克庄以其诗词的深度和广度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以及人情,作品多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阶层面临困境,诗人通过反思自身的艺术追求和生活的烦恼,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创作的执着。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又和八首》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反思和对艺术的追求。诗中,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对方的才华,表现出一种谦逊而不失自信的态度。开头的“参透黄陈向上关”展示了对高人智慧的追求,而“肯将风月乞杨蟠”则表明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诗人自嘲年老,感叹自己难以在文艺上有所成就,表达了对自己创作的失落感。“有鄙拙歌叩牛角,无清平调动龙颜”展示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否定,认为自己的作品粗陋,不如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结尾处的“暮年多被蒲轮赚,岂独申公罢遣还”则引出对生活的感慨,表现了年长者对生活琐事的无奈。
整首诗充满了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生命的反思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参透黄陈向上关: 追求高人智慧,理解深邃的道理。
- 肯将风月乞杨蟠: 期望能向美好的事物请教。
- 君才不忝图书府: 对方的才华让人钦佩,不辜负文学的理想。
- 吾老安能笔砚间: 自谦年老,创作能力有限。
- 有鄙拙歌叩牛角: 自嘲作品粗陋,难以入耳。
- 无清平调动龙颜: 与那些动人心弦的作品相比,显得无足轻重。
- 暮年多被蒲轮赚: 年龄的增长让生活琐事增多,感到疲惫。
- 岂独申公罢遣还: 不仅是著名的人物也会有这样的感受,表达了共鸣。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韵律感。
- 比喻: 用“牛角”、“龙颜”等比喻艺术与生活的艰辛。
- 反语: 自谦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我创作的反思、对生命的感悟,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自谦的言辞,表达了对艺术的尊重与对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河: 象征伟大的历史和文化。
- 风月: 代表美好的事物与人情。
- 笔砚: 书法和创作的象征,代表文人的追求。
- 牛角: 用作比喻,象征作品的粗糙。
- 蒲轮: 象征生活琐事,代表日常的繁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克庄
D. 白居易 -
“清平调”在诗中代表什么?
A. 诗人的作品
B. 优美的曲调
C. 生活的琐事
D. 高人的智慧 -
诗中提到的“蒲轮”象征什么?
A. 自然风光
B. 生活的琐碎
C. 诗人的才华
D. 书法的工具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反映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 表达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比,刘克庄的作品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自我反省,而白居易的作品则更倾向于描绘外部景象与人情世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研究》
这份解析意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刘克庄的《又和八首》,同时提供丰富的背景与互动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