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使君二首》

时间: 2025-01-04 07:23:17

博士曾森戟,甘棠爱尚新。

漫馀受廛叟,获见拜厅人。

醴酒多延士,蒲鞭不及民。

一年三易守,无乃送迎频。

意思解释

送陈使君二首

原文展示:

博士曾森戟,甘棠爱尚新。
漫馀受廛叟,获见拜厅人。
醴酒多延士,蒲鞭不及民。
一年三易守,无乃送迎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陈使君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博士曾经高举长戟,甘棠树下的新鲜美好让人留恋。路过的老人常能获得一些接待,偶尔也能见到前来拜访的人。丰盛的美酒多次招待士人,然而马鞭的呼唤却未能传到百姓之中。大约一年之内三次变换守卫,难免送别与迎接频繁交替。

注释:

  • 博士:古代学位或称号,通常指受到高等教育的人。
  • 森戟:高大的戟,象征权威和地位。
  • 甘棠:古代一种果树,象征美好和珍贵的事物。
  • 廛叟:街头的老人,指在市集上闲逛的人。
  • 醴酒:甜酒,指美酒佳酿。
  • 蒲鞭:用蒲草做成的鞭子,暗指对民众的管理和指挥。
  • 一年三易守:指一年内更换守卫三次,暗示政治动荡或频繁的变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慎僧,号愚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以豪放、清新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变迁频繁,诗人以送别陈使君为契机,抒发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友人的祝福。

诗歌鉴赏:

《送陈使君二首》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社会动荡的隐忧。开头两句以“博士曾森戟,甘棠爱尚新”引入,博士象征着知识与权力,而甘棠则是美好事物的代表,这里构建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张力。随后,诗人通过描写街头老人与士人之间的互动,反映出社会的复杂与多元。

“醴酒多延士,蒲鞭不及民”则在表达对士人的热情招待的同时,暗示对底层民众的忽视,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平的关注。最后一句“一年三易守,无乃送迎频”更是道出了频繁的变化让人感到疲惫,隐含着对时代动荡的叹息。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一个充满人情味的送别场面,同时也闪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思考,表现出刘克庄高超的诗歌技巧与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博士曾森戟:提到的博士象征着学识与地位,显示出对陈使君身份的认可。
    • 甘棠爱尚新:甘棠象征着美好,暗示送别时的惋惜与留恋。
    • 漫馀受廛叟:街头的老人闲适地接待,传达出人们对生活的自在态度。
    • 获见拜厅人:这里的“厅人”指代来访者,强调社交的繁忙。
    • 醴酒多延士:美酒的盛情款待,反映出对士人的重视。
    • 蒲鞭不及民:马鞭的指挥未能触及百姓,隐喻对民众的忽视。
    • 一年三易守:频繁的更换守卫,暗示政治的不稳定与动荡。
    • 无乃送迎频:频繁的送别与迎接,表达出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醴酒多延士,蒲鞭不及民”,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甘棠和博士分别象征美好与知识,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 主题思想:诗中体现了对友人的珍惜与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博士:象征知识与权威,代表着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 甘棠:象征着美好与珍贵的事物,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醴酒:象征着友谊与热情,反映出人际关系的温暖。
  • 蒲鞭:象征权力与管理,隐喻对民众的忽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博士”象征什么?

    • A. 学识与权威
    • B. 平民百姓
    • C. 自然景观
  2. “醴酒多延士”中,“醴酒”代表什么?

    • A. 苦酒
    • B. 美酒
    • C. 水
  3. 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对友人的祝福
    • B. 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 C.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送友人》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刘克庄的《送陈使君二首》则融入了对社会的思考与历史的感慨,体现出更深层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选注与解读
  • 《古诗词鉴赏》 - 详细解析古诗词的技巧与艺术特点
  • 《刘克庄诗文集》 - 收录刘克庄的诗歌与生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