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哀
刘克庄
去郡于兹十八年,
欢传良牧出藩宣。
更烦逸骥康沂海,
会见灵禽下颍川。
绝喜铃斋新有助,
莫嫌玉局冷无欢。
此行未论胶东赏,
且作廉丞亦自贤。
白话文翻译:
我离开这个郡城已经十八年,
听闻良牧出任新的地方官。
更希望那匹逸骥能在康沂海上奔腾,
能与灵禽相会在颍川之畔。
铃斋的喜悦已然增添,
不要嫌弃这玉局中冷清无趣。
此次旅行不谈胶东的游赏,
我愿做一名廉洁的丞相,已属自得其乐。
注释:
字词注释:
- 去郡:离开郡城。
- 欢传:欢喜地传来消息。
- 良牧:好的官员,这里指出任的地方官。
- 逸骥:指骏马,这里比喻有才能的人。
- 灵禽:聪慧的鸟,象征灵性和自由。
- 绝喜:完全的快乐。
- 铃斋:指一种清幽雅致的地方。
- 玉局:美好的环境或场所。
- 胶东:地名,指山东半岛东部。
- 廉丞:清白的官员。
典故解析:
- 良牧:源自于古代对理想官员的称谓,象征着能治理好地方的明君。
- 逸骥与灵禽:常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才和灵动的人性,反映了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诗人、词人,后期为元代人。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表达对时事的关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送哀》创作于刘克庄离开郡城的时期,正值他对官场的深思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表达了他对新任官员的祝福,以及希望能见到才俊的期盼。
诗歌鉴赏:
《送哀》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人通过对离别的感慨,表达了对新任地方官的祝福与期待。开篇提到“去郡于兹十八年”,展现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十八年的离别不仅是时间的流逝,也是对理想和现实的反思。在诗中,诗人以“良牧”比喻新任官员,显示了对其能力的认可和期待。接着提到“逸骥”和“灵禽”,将对人才的渴望融入自然意象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
后半部分则表现了对心灵寄托的追求,尽管“玉局冷无欢”,诗人依然保持了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强调了清白和自得其乐的官员理想。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理想的展望,充分体现了刘克庄对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郡于兹十八年:表明离开地方的时间,带有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 欢传良牧出藩宣:传来好消息,指新任官员的出任,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
- 更烦逸骥康沂海:希望有才能的人能在自然中自由驰骋,象征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 会见灵禽下颍川:渴望与有志之士相聚,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期待。
- 绝喜铃斋新有助:对新的环境表示欣喜,体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莫嫌玉局冷无欢:劝说他人不要因环境的冷清而感到失落。
- 此行未论胶东赏:此次旅行不以游玩为目的,强调了追求内心的自得。
- 且作廉丞亦自贤:即使身处官位,仍要保持清白自守,表达了对理想官员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才比作“逸骥”和“灵禽”,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形成对称之美。
- 排比:通过多个意象传达诗人的情感,使表达更为丰富。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新任官员的祝福与期待,同时反映诗人对理想生活和清白官德的追求,展现出对社会责任的担忧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逸骥:象征才能横溢的人,传达出对有才之人的渴望。
- 灵禽:象征自由与灵性,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铃斋:象征清幽雅致的环境,展现出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逸骥和灵禽的意象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尤其在官场中坚持廉洁的信念,体现了士人的理想主义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刘克庄在诗中提到的“良牧”是指什么? A. 好的地方官
B. 牧羊人
C. 古代诗人 -
诗中提到的“逸骥”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有才能的人
C. 自然景观 -
此诗主要表达了对哪个方面的思考? A. 自然风光
B. 人生理想与社会责任
C. 个人情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送友人》同样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情感更加直接,而刘克庄的《送哀》则更注重内心的感悟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刘克庄研究》
该文献提供了对刘克庄及其作品的深入分析,对理解《送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