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富池元宵写怀二首》

时间: 2025-01-17 08:34:10

江南江北那识春,况此寄镇埋烟尘。

卑栖客官困垄断,无故污此金玉身。

浊醪自醉复自解,空恨梗政吏不仁。

忽传街鼓聚嬉戏,两株枯柴插烛银。

涂抹脂粉破涕泪,觅酒献笑酬佳辰。

震摇荒市官不嗔,传是黄梅县西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江北那识春,
况此寄镇埋烟尘。
卑栖客官困垄断,
无故污此金玉身。
浊醪自醉复自解,
空恨梗政吏不仁。
忽传街鼓聚嬉戏,
两株枯柴插烛银。

涂抹脂粉破涕泪,
觅酒献笑酬佳辰。
震摇荒市官不嗔,
传是黄梅县西人。

白话文翻译:

江南江北的春天,那又有谁能辨识呢?
更何况我在此地寄居,笼罩在烟尘之中。
我身为卑微的客人,受困于这狭隘的环境,
无端地玷污了自己的金玉之身。
我喝着浑浊的酒,醉了又自我解脱,
只惋惜那些官吏的冷酷无情。
忽然听到街上传来鼓声,大家聚在一起嬉戏,
两根枯柴点燃了银色的烛光。

我涂抹脂粉,抑制着泪水,
寻找酒来献笑,庆祝这美好的时光。
即使在荒凉的市场中,官员也不会生气,
传说是来自黄梅县的西方人。

注释:

  • 卑栖客官:指身处卑微地位的客人,表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 浊醪:浑浊的酒,象征堕落与无奈。
  • 梗政吏:指那些刚愎自用、冷酷无情的官员。
  • 嬉戏:聚集在一起玩乐,体现节日的欢庆气氛。
  • 涂抹脂粉:指在节日中打扮自己,以掩饰内心的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秋水,宋代诗人。董嗣杲以其深厚的诗歌修养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著称,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宵节,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感慨与无奈。诗中透出对官吏冷酷无情的批判,以及在艰难处境中寻求欢乐的渴望。

诗歌鉴赏:

《辛酉富池元宵写怀二首》体现了董嗣杲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诗的开头便以“江南江北那识春”引出,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和对现实的失望。诗人在节日中身处卑微的客官,虽然外界热闹,但内心却被困于烟尘之中。他以“卑栖客官”自称,暗示了自己的孤独与悲凉。

接着,诗人通过“浊醪自醉复自解”展现了他对现状的无奈和自我解脱的尝试,然而这种解脱并不是真正的快乐,而是一种虚假的自我麻醉。对“梗政吏不仁”的怨恨,更是反映了他对社会的不满。

然而,在元宵佳节的欢庆中,诗人又想要融入这份热闹,努力抹去泪水,寻找酒来献笑,试图在荒凉的环境中找到一丝温暖。最后的“震摇荒市官不嗔,传是黄梅县西人”则带有一丝调侃,似乎在表达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在节日中寻找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比表现了节日的热闹与个人的孤独,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欢乐的渴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南江北那识春:诗人感慨春天的到来在他眼里变得无所谓,暗示了对生活的麻木。
  2. 况此寄镇埋烟尘:在寄居的地方笼罩着烟尘,使得春天的气息更加模糊。
  3. 卑栖客官困垄断:身为客人,处于困境之中。
  4. 无故污此金玉身:诗人无端地让自己的身份和价值受到玷污。
  5. 浊醪自醉复自解:通过浑浊的酒来麻醉自己,达到一种自我解脱。
  6. 空恨梗政吏不仁:对社会的不满,感叹官吏的冷酷无情。
  7. 忽传街鼓聚嬉戏:转折,突然听到街上传来的鼓声,节日的气氛开始酝酿。
  8. 两株枯柴插烛银:用枯柴点燃烛光,象征简陋却热烈的庆祝。
  9. 涂抹脂粉破涕泪:打扮自己,掩饰内心的悲伤。
  10. 觅酒献笑酬佳辰:寻找酒来庆祝佳节,尝试融入欢乐。
  11. 震摇荒市官不嗔:即使在荒凉的市集,官员们也不会生气,暗示节日的放松。
  12. 传是黄梅县西人:幽默地提到黄梅的西方人,可能是指外地的客人,增添了一丝轻松的气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浊醪自醉复自解,空恨梗政吏不仁”,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己比作卑微的客人,反映了诗人的自我认知与对社会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中,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现实的不满。虽身处困境,仍渴望融入欢庆的情景,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对生活的无尽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然而在诗中却显得遥不可及。
  • 烟尘:代表着困扰与无奈,笼罩着诗人的生活。
  • 浊醪:象征堕落的生活与内心的挣扎。
  • 街鼓:代表节日的欢乐与热闹。
  • 枯柴:象征简陋但不失热情的庆祝方式。
  • 脂粉:体现了诗人对外表的重视,反映内心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浊醪”指的是什么? A. 清酒
    B. 浑浊的酒
    C. 花酒
    D. 果酒

  2. “卑栖客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骄傲
    B. 孤独与无奈
    C. 快乐
    D. 愤怒

  3. “忽传街鼓聚嬉戏”中的“街鼓”象征什么? A. 冷漠
    B. 欢乐与节日气氛
    C. 忧伤
    D. 失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董嗣杲的诗歌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放纵与豪情。两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上均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时代的文化背景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3. 《董嗣杲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