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

时间: 2025-01-17 09:15:22

初闻春日水天迷,此际湖沙拥岸肥。

炊甑有尘籼米腐,酒坊无壁纸旗飞。

猿栖晓树青藤瘦,雀啄冬畦白菜稀。

寂寞旅怀禁得否,断腔渔笛钓船归。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顾城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初闻春日水天迷,此际湖沙拥岸肥。
炊甑有尘籼米腐,酒坊无壁纸旗飞。
猿栖晓树青藤瘦,雀啄冬畦白菜稀。
寂寞旅怀禁得否,断腔渔笛钓船归。


白话文翻译:

初春时节,阳光明媚,水天交融,令人迷醉。在这个时候,湖边的沙滩显得特别丰腴。炊具里满是尘土,籼米也变得腐烂,酒坊里没有墙壁,纸制的酒旗随风飘扬。猿猴栖息在早晨的树上,青藤显得瘦弱,麻雀啄食冬天的菜畦,白菜已经稀少。寂寞的旅人心中难以抑制这种情感,断断续续的渔笛声伴着钓船归来。


注释:

  • 炊甑:一种炊具,通常用于蒸煮米饭。
  • 籼米:一种稻米,主要用于南方的米饭。
  • 酒坊:酿酒的地方。
  • 壁纸:指墙壁上的装饰物,这里形容酒坊简单。
  • 猿栖:猿猴栖息。
  • 晓树:清晨的树木。
  • 青藤瘦:指藤蔓植物在春天显得瘦弱。
  • 冬畦:冬季的菜畦。
  • 寂寞旅怀:寂寞的旅人心情。
  • 断腔渔笛:渔夫吹奏的笛子声。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旅人心情,反映了宋代诗人的生活感受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仲明,号梅溪,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与人情,展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与对旅途孤独的感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与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的自然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诗中描绘的湖边沙滩、炊具尘土,以及酒坊的简陋,似乎在暗示生活的不易与单调。然而,细腻的自然描写又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猿猴在树上栖息,麻雀在啄食,生机勃勃的画面让人心生向往。

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达了对归宿的渴望与旅途中孤独的感受。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自然的丰盈与自身的寂寞,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初闻春日水天迷:春日来临,水天一色,令人迷醉。
  2. 此际湖沙拥岸肥:此时湖边的沙滩丰盈肥厚。
  3. 炊甑有尘籼米腐:炊具里积满尘土,籼米已腐烂。
  4. 酒坊无壁纸旗飞:酒坊简单无华,纸制酒旗随风飘扬。
  5. 猿栖晓树青藤瘦:猿猴栖息在早晨的树上,青藤显得瘦弱。
  6. 雀啄冬畦白菜稀:麻雀在冬天的菜畦里啄食,白菜已经稀少。
  7. 寂寞旅怀禁得否:寂寞的旅人心情能否抑制?
  8. 断腔渔笛钓船归:渔夫的笛声断断续续,钓船归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相结合,形象生动。
  • 拟人:猿猴、麻雀等动物的描写,使之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旅人内心的孤寂,借助自然景象反映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传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日:象征新生与希望。
  • 湖沙:代表自然的丰盈与生机。
  • 炊甑:暗示家庭生活的琐碎与不易。
  • 猿与雀: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渔笛:代表归属与安宁的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炊甑”是什么?
    A. 一种炊具
    B. 一种乐器
    C. 一种植物

  2. 诗中“寂寞旅怀禁得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向往
    B. 对归宿的渴望
    C. 对友人的思念

  3. 诗中描绘了哪些动物?
    A. 猿猴与老虎
    B. 麻雀与鸽子
    C. 猿猴与麻雀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历史的沧桑与国家的忧虑。
  •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描写早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欢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