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员外儿》

时间: 2025-01-14 07:46:07

张公一子才三岁,闻客吟声便出来。

唤物舌头犹未稳,

诵诗心孔迥然开。

天生便是成家庆,年长终为间世才。

月里桂枝知有分,不劳诸丈作梯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张员外儿

张公一子才三岁,
闻客吟声便出来。
唤物舌头犹未稳,
诵诗心孔迥然开。
天生便是成家庆,
年长终为间世才。
月里桂枝知有分,
不劳诸丈作梯媒。

白话文翻译

张公的儿子才三岁,
听到客人吟唱的声音便跑了出来。
叫唤的声音舌头还不太灵活,
但是诵读诗句时心中却异常开朗。
他天生就是个值得庆贺的人,
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世间的才俊。
月亮下的桂树早已知道它的命运,
不需要那些媒人来搭桥牵线。

注释

  • 张公:指张员外,古代对某些高官或富人的称呼。
  • 唤物:指小孩子叫唤的声音。
  • 舌头犹未稳:指小孩的语言能力尚未完全发展。
  • 心孔迥然开:形容心灵的感悟和接受能力。
  • 成家庆:指家庭的庆祝,暗指长大成材后的成就。
  • 间世才:指在社会上成才的人。
  • 桂枝:指月亮上的桂树,象征美好与高洁。
  • 梯媒:媒人,指帮人撮合婚姻的中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35年-约910年),唐代诗人,字少游,号荀鹤。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写景抒情为主,尤其擅长描绘儿童的纯真与自然的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杜荀鹤与张员外交往时,表达了对张员外幼子天赋的赞赏,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渴求和对孩子成长的关注。

诗歌鉴赏

杜荀鹤的《赠张员外儿》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张员外幼子纯真无邪的赞美。诗中通过描绘三岁小孩的可爱形象,表现出对其未来的美好期许。开篇直接点明张公的儿子年幼,随即描绘了他听到吟声的天真反应,展现了孩子对艺术的敏感。接下来的“唤物舌头犹未稳”,形象地刻画了小孩语言发展的初期阶段,但“诵诗心孔迥然开”则展示了他的心灵深处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揭示了天赋的早熟。

整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更进一步,表达了对小孩未来成才的期望。诗中提到“小孩天生便是成家庆”,不仅是对家庭的祝福,也是对社会的期待,暗示着长大后他将成为栋梁之才。最后的“月里桂枝知有分,不劳诸丈作梯媒”,以优美的意象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与张员外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孩子未来美好命运的祝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张公一子才三岁:直接介绍对象,强调年幼。
  • 闻客吟声便出来:表现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好奇与敏感。
  • 唤物舌头犹未稳:说明小孩的语言能力尚在发展中。
  • 诵诗心孔迥然开:尽管年幼,孩子对诗歌的感悟却极为敏锐。
  • 天生便是成家庆:意味着这个孩子天生有潜力,未来将受人尊重。
  • 年长终为间世才:预示着孩子长大后必将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
  • 月里桂枝知有分:桂树象征美好,暗指孩子的未来。
  • 不劳诸丈作梯媒:暗示孩子的命运不需外力干预,自会成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桂枝比作美好的象征,暗示孩子的美好前途。
  • 拟人:桂树“知有分”,赋予了物体感情,增加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幼儿的描写,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对人才的期盼与珍视。诗人用孩童的天真与纯洁,反映出社会对希望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孩子:象征纯真与希望。
  • 桂枝:象征高洁与美好,代表着未来的成就。
  • 月亮:象征光明与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荀鹤的《赠张员外儿》主要赞美的是谁?

    • A. 张员外
    • B. 张员外的儿子
    • C. 诗人自己
    • D. 客人
  2. 诗中提到“月里桂枝知有分”,桂枝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高洁与美好
    • C. 友情
    • D. 权力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友情
    • B. 人才的期望
    • C. 自然景色
    • D. 个人成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咏鹅》 by 骆宾王
  • 《春晓》 by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咏鹅》:同样描绘儿童的天真与自然的美,风格清新,具有童趣。
  • 《春晓》: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