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

时间: 2025-01-01 12:36:42

秋色遽如许,客心徒自惊。

盈盈露花泣,策策风树鸣。

别影讵可吊,强怀不能平。

轩车几时还,恻怆难为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悲秋
作者: 杨冠卿 〔宋代〕

秋色遽如许,客心徒自惊。
盈盈露花泣,策策风树鸣。
别影讵可吊,强怀不能平。
轩车几时还,恻怆难为情。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景色如此迅速地变化,游子的心情徒然感到惊慌。
露水晶莹的花朵在哭泣,树木在风中轻声吟唱。
离别的身影又怎能寄托哀思,强忍着思念的心情始终无法平静。
我的车子何时才能返回,心中难以言表的惆怅无处倾诉。


注释:

  • :急速、迅速。
  • :徒然、空洞无物。
  • 盈盈:形容水分充盈,晶莹透明。
  • 策策:形容风声细微轻柔。
  • 别影:离别的身影。
  • 强怀:强迫自己去忍受内心的思念。
  • 轩车:指坐的车子,表示归期不定。
  • 恻怆:感到悲伤怜悯,心情沉重。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别影”可以理解为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反映了古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冠卿,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天,正值离别时分,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离别情感的无奈与惆怅。


诗歌鉴赏:

《悲秋》是一首通过对秋季景色的描写,反映内心情感的诗歌。诗的开头以“秋色遽如许”引入,迅速而深刻地揭示了秋天的来临和游子内心的惊慌。此句中的“遽”字,传达了秋天的来势汹汹,似乎在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用“盈盈露花泣”描绘了露水如泪般晶莹的花朵,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凄凉和孤寂。相较于秋天的美丽,更多的是一种忧伤的情感。

“策策风树鸣”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树木以声音,使自然界仿佛也在诉说离别的苦楚。在这幅秋天的画卷中,诗人不仅仅是观察者,更是感受者,他的情绪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共鸣。

后两句“别影讵可吊,强怀不能平”则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思念之苦。此处“别影”不仅是指离去的人,更象征着无法再回的过去。最后一句“轩车几时还,恻怆难为情”则是对归期的渴望与对心情的无奈,显示了游子的惆怅与悲伤。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着深深的思乡情绪,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敏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色遽如许:秋天的颜色变化得如此迅速,给人以视觉冲击。
  2. 客心徒自惊:身为客人的心情因秋色而感到惊慌,反映了游子的孤独感。
  3. 盈盈露花泣:露水如泪的小花在哭泣,暗示秋的凄凉和伤感。
  4. 策策风树鸣:微风轻轻吹拂,树木发出低声的鸣响,增添了秋天的哀愁。
  5. 别影讵可吊:离别的身影无法通过吊唁来表达思念,显得无奈。
  6. 强怀不能平:强忍着思念的情感,始终无法平静,情绪难以自控。
  7. 轩车几时还:期待归来的车子,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
  8. 恻怆难为情:心中满是怜悯与怅惘,难以用言语表达。

修辞手法

  • 拟人:“风树鸣”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比:秋天的美丽与内心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色:代表着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
  • 露花:象征着脆弱与哀伤,暗示着凋零和思念。
  • 风树:象征着自然与人的情感交织,反映出孤独的心境。
  • 别影:离别的身影,表达了对已逝时光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色遽如许”中的“遽”是什么意思?

    • A. 缓慢
    • B. 迅速
    • C. 明亮
  2. “盈盈露花泣”中的“盈盈”形容的是?

    • A. 稀疏
    • B. 晶莹
    • C. 朦胧
  3. 诗人对归期的渴望是通过哪一句表现的?

    • A. 别影讵可吊
    • B. 轩车几时还
    • C. 强怀不能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杨冠卿与李白在抒发离别情感上有相似之处,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月光和乡愁表现思乡之情,而杨冠卿则通过秋色和自然景象展现离愁,二者各具风格但情感基调相近。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读》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