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岁熟牛羊饱,村寒鸟兽呼。 霜馀山骨露,水落涧毛枯。 归艇收渔网,行人问酒垆。 微躯任南北,未觉旅怀孤。
白话文翻译:
丰收的年岁里,牛羊吃得饱,村庄寒冷中,鸟兽呼唤着。 霜降后,山体的骨骼显露,水位下降,涧边的草木枯萎。 渔船归来,收起了渔网,行人在询问酒家的位置。 我这微不足道的身躯,无论南北漂泊,却未感到旅途的孤独。
注释:
- 岁熟:指丰收的年岁。
- 山骨:比喻山体的坚硬部分。
- 涧毛:指涧边的草木。
- 酒垆:卖酒的地方。
- 微躯:谦称自己的身体。
- 旅怀:旅途中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此诗描绘了冬日乡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黄公度旅行途中,观察到冬日乡村的景象后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旅途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日的乡村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丰收后的宁静与寒冷。首句“岁熟牛羊饱”直接点出了丰收的景象,而“村寒鸟兽呼”则进一步加深了冬日的寒冷氛围。中间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冬日的萧瑟与宁静。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淡然态度,即使身体微不足道,也未感到孤独,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岁熟”和“牛羊饱”描绘了丰收的景象,展现了农村的富足。
- 第二句“村寒鸟兽呼”则通过声音的描绘,加深了冬日的寒冷氛围。
- 第三句“霜馀山骨露”用“山骨”比喻山体的坚硬部分,形象地描绘了霜降后的山景。
- 第四句“水落涧毛枯”则通过“涧毛”比喻涧边的草木,形象地描绘了水位下降后的景象。
- 第五句“归艇收渔网”描绘了渔民归来的场景,展现了乡村的生活气息。
- 第六句“行人问酒垆”则通过行人的询问,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
- 最后两句“微躯任南北,未觉旅怀孤”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淡然态度,即使身体微不足道,也未感到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骨”比喻山体的坚硬部分,“涧毛”比喻涧边的草木。
- 拟人:如“鸟兽呼”赋予鸟兽以人的行为,增强了冬日的寒冷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乡村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旅途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岁熟、牛羊、村寒、鸟兽、霜馀、山骨、水落、涧毛、归艇、渔网、行人、酒垆、微躯、旅怀。
- 分析: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冬日乡村的宁静与寒冷,以及诗人对旅途的淡然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岁熟牛羊饱”描绘了什么景象? A. 丰收的景象 B. 寒冷的景象 C. 宁静的景象 D. 热闹的景象 答案:A
-
诗中“霜馀山骨露”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
诗中“微躯任南北,未觉旅怀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孤独 B. 淡然 C. 忧愁 D. 兴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的《冬日道间》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黄公度的诗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淡然态度,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度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