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轼的《望云楼》
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
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阴晴变化、早晚交替,每次都是新的体验,而我已经将自己的身体交给了这虚空。原本无心回归,随意而好,白云就像那期待云的人一样。
注释:
字词注释:
- 阴晴:指天气的阴暗与晴朗的变化。
- 朝暮:早晨和晚上,指时间的变化。
- 虚空:指空无一物的状态,象征着宇宙的广阔与人生的渺小。
- 无心:没有特定的目的或情感,随意的状态。
- 白云:象征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心境。
典故解析:
- “白云还似望云人”:这里的白云象征着超然的境界,而“望云人”可以理解为那些仰望白云、追寻理想的人,表达了一种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不仅在诗词方面有深厚的造诣,也在散文、词、书法和绘画上成就斐然。苏轼的作品多以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诗风奔放、豪放,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望云楼》创作于苏轼晚年,他在政治上屡遭贬谪,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这首诗反映了他对于人生无常、自由自在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
诗歌鉴赏:
苏轼的《望云楼》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中以“阴晴朝暮”开篇,生动地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变化,突显了时间的流转与人生的无常。接着,他将自己的身体“付此身”于“虚空”,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豁达态度。这种对人生的洒脱与淡然,展示了他超然的心境与独特的生活哲学。
在“出本无心归亦好”一句中,苏轼传递出一种无所追求的态度,似乎在说人生的旅程无论结果如何,心态的放松与无所求才是最重要的。最后一句“白云还似望云人”,不仅将白云与人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人云亦云的意境,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由与理想的追求。总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阴晴朝暮几回新:天气变化、时间流逝,每一次都是新的体验。
- 已向虚空付此身:我已经把自己的身体交给了这个空无的世界。
- 出本无心归亦好:原本没有特定的目的,随意而归也很好。
- 白云还似望云人:白云就像那些仰望白云的人,表达一种渴望与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云比作“望云人”,表达一种向往的情感。
- 对仗:如“阴晴朝暮”,形成音韵的对称美。
- 拟人:白云似乎具有了人的情感,使得自然更具亲近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洒脱态度,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晴:象征生活的变化与无常。
- 白云:象征自由、理想与超然的境界。
- 虚空:象征人生的渺小与广阔的宇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望云楼》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白云”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理想与自由
C. 历史的沧桑
D. 人生的苦难 -
“已向虚空付此身”这句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生活的失望
B. 对人生的接受与放下
C. 对未来的迷茫
D. 对世俗的厌倦
答案: 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苏轼的《望云楼》更侧重于对自然变化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与孤独的体验。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由的向往,但表达的情感基调和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