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时间: 2025-01-19 14:53: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作者:苏轼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白话文翻译
去年送别的时候,在余杭门外,飞舞的雪花就像杨花一样。
今年春天已经结束,杨花如雪般飞舞,却仍旧没有见到你归来。
我对着酒,卷起帘子邀请明月,微风和露水透过窗纱。
就像嫦娥怜惜那双燕子,明亮的月光清晰地照在斜斜的画梁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余杭:地名,现今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区。
- 杨花:即杨树的种子,形状像小羽毛,春天时会随风飘散。
- 姮娥:传说中住在月宫的仙女,与嫦娥同义。
- 画梁:指绘有花纹的横梁,通常用于古代建筑装饰。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传说中嫦娥因服用了不死药而飞升到月宫的故事,代表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均有极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至润州期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归家的渴望,反映了他在政治波折中的无奈与忧伤。
诗歌鉴赏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是一首充满思乡情的词作。诗人通过对飞雪与杨花的描写,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开头两句“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展现了过去送别时的情景。飞雪和杨花的对比,突显了时间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接下来的“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则进一步加深了思念之情,春天已过,但对友人的思念却愈发强烈。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饮酒画面,然而这份宁静中又夹杂着淡淡的孤寂。最后两句“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以嫦娥和燕子作比,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依恋,也增添了作品的浪漫情怀。整首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友人的怀念,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与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回忆去年送友时的场景,冬天的雪花如同春天的杨花,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春天已经结束,杨花如雪飘落,暗示着思念的加深。
-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在对酒的同时,卷起窗帘,邀请明月,营造出一种寂寞而美好的氛围。
-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结尾用嫦娥和燕子作比,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友人的关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飞雪似杨花”比喻时间的变迁。
- 拟人:将嫦娥描绘成怜惜双燕,赋予了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生命无常的感慨,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雪与杨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
- 明月:代表着美好与思乡的情感。
- 姮娥与双燕:象征着人间的情感与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飞雪似杨花”是形容什么?
A. 时间的欢快
B.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C. 时间的流逝 -
“恰似姮娥怜双燕”中的姮娥指的是谁?
A. 仙女
B. 妇女
C. 猫
答案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思念亲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少年游》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描绘了思乡情,但前者更侧重于友人的思念,后者则是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来反映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