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写真何充秀才》
时间: 2025-01-17 09:11:31意思解释
赠写真何充秀才
原文展示
君不见潞州别驾眼如电,左手挂弓横撚箭。
又不见雪中骑驴孟浩然,皱眉吟诗肩耸山。
饥寒富贵两安在,空有遗像留人间。
此身常拟同外物,浮云变化无踪迹。
问君何苦写我真,君言好之聊自适。
黄冠野服山家容,意欲置我山岩中。
勋名将相今何限,往写褒公与鄂公。
白话文翻译
你可曾见过潞州的别驾,他的眼睛如电光般闪烁,左手挂着弓,右手拉着箭。
又可曾见过那在雪中骑驴的孟浩然,他皱着眉头吟诗,肩膀似乎在耸动山峦。
饥寒与富贵究竟安在哪里?只留下遗像在人世间。
我这身体常常想要与外物相同,浮云变化无踪影。
问你何苦要为我写真?你说你喜欢,随意而为。
穿着黄冠和野服的山中人,想把我安置在山岩之中。
功勋和名位如今何其有限,往昔的褒公与鄂公又能写多少?
注释
- 潞州:古代潞州,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
- 别驾:古代官职,指代别驾司的官员。
-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田园诗著称。
- 遗像:留存的画像。
- 黄冠:指道士或隐士的服装。
- 勋名将相:指的是功勋、名望及官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皆有极高的成就,风格多样,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苏轼的中晚期,正值其政治生涯波折、被贬之际,表达了他对人生、名利的思考以及对友人何充的关切。
诗歌鉴赏
《赠写真何充秀才》以苏轼对友人的关怀之情为主线,展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开篇通过对潞州别驾和孟浩然的描绘,展现了两位历史人物的豪情与才华,暗示苏轼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接着,苏轼提出“饥寒富贵两安在”,反映了他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矛盾思考,带有一种哲学的探求。最后,苏轼以“问君何苦写我真”表达了对友人何充的劝勉,希望他放下对名利的执念,回归自然、心灵的自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苏轼的超然与豁达。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君不见潞州别驾眼如电,左手挂弓横撚箭。”:引出潞州别驾的英姿,展示才华。
- “又不见雪中骑驴孟浩然,皱眉吟诗肩耸山。”:描绘孟浩然的高洁和与自然的融洽。
- “饥寒富贵两安在,空有遗像留人间。”: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富贵与贫寒何以安身。
- “此身常拟同外物,浮云变化无踪迹。”:表达对自身与外物的无常感的感悟。
- “问君何苦写我真,君言好之聊自适。”:质问友人何必为自己写真,强调内心的自在。
- “黄冠野服山家容,意欲置我山岩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勋名将相今何限,往写褒公与鄂公。”:对历史功勋的怀念,对现实的失落感。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人物和情景。通过“眼如电”“皱眉吟诗”等意象,增强了诗的视觉冲击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劝诫,提倡放下名利,寻求内心的安宁与自由,强调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反映了他对人生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潞州别驾:象征才华与豪情。
- 孟浩然:代表隐逸与高洁。
- 饥寒与富贵:象征人生的两极与矛盾。
- 黄冠野服:隐士生活的理想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潞州别驾是指谁? A. 苏轼
B. 孟浩然
C. 何充
D. 以上都不是 -
诗中“饥寒富贵两安在”是什么意思?
A. 富贵与饥寒都很好
B.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矛盾
C. 只留遗像在人间
D. 以上都是
答案: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西林壁》:苏轼的另一首作品,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对乡愁的抒发,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苏轼《赠写真何充秀才》与李白《庐山谣》对比,两者皆重视自然与人生,但苏轼更倾向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是豪放不羁的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