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落霜余两岸隆,
尘埃举袂识西风。
临淮自古多名士,
樽酒相従乐寓公。
半日偷闲歌啸,
百年暗尽往来中。
知君不向穷愁老,
尚有清诗气吐虹。
白话文翻译:
新近降霜之后,两岸的风景显得更加隆重;
尘土飞扬中,我轻扬衣袖,感知到西风的来临。
临淮自古以来就多出人才,
酒杯相伴,欢乐地与寓公共饮。
半日的闲暇中我歌唱啸叫,
百年之间的往事已在暗中流逝。
我知道你不会因贫穷而衰老,
依然有清雅的诗情如虹般吐出。
注释:
- 新落霜:指刚刚降下的霜,象征着秋冬季节的到来。
- 两岸隆:形容两岸的景色因霜而显得更加庄重。
- 尘埃举袂:形容在风中衣袂飘动,抒发感受。
- 临淮:指淮水,地名,历史上人才辈出的地方。
- 樽酒:酒杯,象征宴饮的欢愉。
- 乐寓公:寓公,指的是朋友,乐于助人及分享乐趣。
- 偷闲:指短暂的闲暇,享受生活。
- 百年暗尽:形容时间的流逝与往事的消逝。
- 穷愁老:指因贫困而愁苦衰老。
典故解析:
“临淮自古多名士”一句,提及了淮水流域历史上涌现出的许多才俊,显示出作者的自豪感和对历史的敬仰。“樽酒相従乐寓公”则表现了作者对友谊与畅饮的向往,反映了士人风范与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风格独特,兼具豪放与细腻。苏轼经历了多次政治斗争,曾被贬多次,但他始终保持乐观,欣赏生活。
创作背景:
“次韵张畹”是苏轼应友人张畹的邀请所作,此时正处于苏轼政治生涯的低谷,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诗中描绘的“新落霜”与“西风”不仅仅是自然景象,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霜降之后,景色的变化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苏轼以“尘埃举袂”传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尽管外界的环境严酷,他依然选择在短暂的闲暇中享受生活。
“临淮自古多名士”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对自己处境的认同,尽管身处逆境,他依然以高昂的精神面对生活。后面的“知君不向穷愁老,尚有清诗气吐虹”则是一种对友人的鼓励,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对友谊的珍视,使整首诗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落霜余两岸隆:新霜降临,风景显得更加壮丽。
- 尘埃举袂识西风:在尘土飞扬的环境中,轻扬衣袖感知西风的存在。
- 临淮自古多名士:提及淮水流域自古以来涌现出的杰出人才。
- 樽酒相従乐寓公:与朋友共饮,享受着欢快的时光。
- 半日偷闲歌啸:在短暂的闲暇中,尽情歌唱和欢呼。
- 百年暗尽往来中:时间如流水,往事渐渐消逝。
- 知君不向穷愁老:我知道你不会因贫困而衰老。
- 尚有清诗气吐虹:你仍然会有清雅的诗情,如虹般绚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诗比作“吐虹”,展现出诗歌的美妙与生动。
- 对仗:整首诗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特征,使其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对历史的敬仰。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映射出诗人的内心感受,传递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
- 西风:代表着秋冬的来临,也象征着生命的变迁。
- 樽酒: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友谊的甜美。
- 清诗:代表着高洁的精神追求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新落霜余两岸隆”中的“隆”指的是什么? A. 高耸
B. 壮丽
C. 丰富 -
“樽酒相従乐寓公”中的“寓公”指的是什么? A. 自己
B. 朋友
C. 诗人 -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写
B. 友谊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C. 个人的悲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次韵张畹》与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放的饮酒作乐,而苏轼则在闲暇中感悟人生,体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