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屋后小桃一株,移根未荣,赋此惜之》

时间: 2025-01-19 19:55:34

灼灼武陵源。

风日喧妍。

移来花坞夕阳边。

不见从前春烂漫,人为花怜。

清泪只如泉。

洒向春烟。

年年瘦损在春前。

花更开时人在否,花为人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灼灼武陵源。风日喧妍。移来花坞夕阳边。不见从前春烂漫,人为花怜。清泪只如泉。洒向春烟。年年瘦损在春前。花更开时人在否,花为人怜。


白话文翻译:

在灼灼的武陵源,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花坞也随之移到夕阳的边缘。再也看不见往日春花烂漫的景象,令人心生怜惜。我的清泪如泉水般流出,洒向那春烟。年年在春天前我都在消瘦。花儿在盛开时,人却已不在,花儿依旧令人怜爱。


注释:

  • 灼灼:光辉灿烂的样子。
  • 武陵源:古代诗人用来形容风景优美的地方,象征着桃花源。
  • 花坞:花丛,花园。
  • 烂漫:形容花开的美丽景象。
  • 清泪如泉:比喻泪水如泉水般流淌,表达悲伤之情。
  • 春烟:指春季的烟雾,意指春天的气息。
  • 瘦损:消瘦,形容在岁月中渐渐衰弱。

典故解析:

“武陵源”与“桃花源”有关,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的理想境地,象征着宁静与美好。而“花为人怜”则反映出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传达了人对花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钱湘(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作品常流露出幽怨与感伤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感怀的时刻,或许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寄托了对人生变化及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通过对小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开篇以“灼灼武陵源”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光彩夺目的自然画面,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的热爱。接着,诗人通过“移来花坞夕阳边”的意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正如花的美丽已不再,令人倍感惋惜。

“人为了花怜”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在花前感伤,映射出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往日光景的怀念。结尾部分“花更开时人在否,花为人怜”将主题提升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既表达了对花的怜惜,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灼灼武陵源”:描绘出光辉灿烂的自然景色。
  2. “风日喧妍”:以风和日的结合展现出春日的美好。
  3. “移来花坞夕阳边”:暗示时间的流逝,花的美丽已不如往昔。
  4. “不见从前春烂漫”: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5. “人为花怜”:人对花的怜爱,寄托诗人情感。
  6. “清泪只如泉”:悲伤之情通过泪水的比喻得到体现。
  7. “洒向春烟”:泪水与春天的气息交织,形成情感共鸣。
  8. “年年瘦损在春前”:传达岁月无情,生命的消逝。
  9. “花更开时人在否”:追问生命的无常,花与人的关系。
  10. “花为人怜”:总结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清泪如泉”)、拟人(“花为人怜”)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突显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美好、纯洁与短暂的生命。
  • 春天:象征希望与生机,然而也暗含时光流逝的无情。
  • 清泪:代表内心的悲伤与对往昔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灼灼”指的是什么状态? a. 暗淡无光
    b. 光辉灿烂
    c. 清冷孤寂

  2. 诗人通过“人为了花怜”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花的喜爱
    b. 对人的怜悯
    c. 对生活的无奈

  3. 诗中提到“年年瘦损在春前”,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人生的繁华
    b. 时间的无情与衰老
    c. 春天的美丽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钱湘的《浪淘沙》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前者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抒发,后者则更强调孤独与人生哲理。

通过对两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表达相似主题时所采取的不同视角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