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芙蓉 寒月》
时间: 2025-01-14 18:09: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芙蓉 寒月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倍觉姮娥寡。奈金波早冻,素光空泻。
此时帝里,六馆并三瓦。拥炉围粉帕。
畴怜夜景如画。让碧空中,只一丸独自,冷向凤楼挂。
除是贺兰山下。老将营门,看得分明也。
清辉纵好,此外谁知者。长宵更鼓打。
兔华莫也生怕。且待新春,点红灯万盏,照著闹蛾耍。
白话文翻译:
这时我感到嫦娥更加孤寂了,金色的波光已然冻住,洁白的月光空中洒落。此时在京城,六馆(指文人聚集之处)和三瓦(指官府)都在同一片夜色下。人们围坐在火炉旁,捧着粉帕(毛巾)。谁能怜惜这如画的夜景呢?在碧空中,只有一轮明月,冷冷地挂在凤楼上。除了贺兰山下,老兵在营门口,目光看得十分清楚。清辉虽好,但又有多少人能知晓呢?漫漫长夜,时钟敲响。兔子(兔华指月亮)也不禁感到害怕。且让我们等到新春,点燃万盏红灯,照亮热闹的夜市。
注释:
- 姮娥: 嫦娥,月中仙子,象征孤寂与美丽。
- 金波: 指月光的波动,形容月光如流水般。
- 六馆三瓦: 六馆指文人雅集之地,三瓦指官府或豪华之处,象征繁华的京城。
- 粉帕: 毛巾,古时用以擦脸、手等。
- 贺兰山: 位于今宁夏与内蒙古交界,象征边塞的荒凉与清静。
- 兔华: 兔子,常与月亮联系在一起,象征月亮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700),字仲明,号少山,浙江人,清代著名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独特的个性闻名。其诗作多描绘自然与人情,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寒冷的冬季,表达了对月光的感慨和对孤独情感的描绘。诗中对嫦娥的想象和对夜景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梦芙蓉 寒月》一诗,展现了清代诗人陈维崧在月夜下的细腻情感和深邃的思考。诗中将月光与嫦娥的孤寂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孤独的感慨。“倍觉姮娥寡”一句,开篇即揭示了主题,嫦娥的孤独与诗人内心的共鸣,令人心生感慨。金波早冻、素光空泻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寒夜的宁静与清冷,营造出一种深邃而静谧的氛围。
接着,诗人描绘了京城夜景的繁华与人们围坐炉火的温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在热闹与孤寂之间的矛盾心理。通过“清辉纵好,此外谁知者”,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的欣赏,也流露出对人们沉浸于热闹而忽视孤独者的无奈。最后一句“且待新春,点红灯万盏”,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在孤独中对新生事物的渴望与希望,给全诗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倍觉姮娥寡: 感受到嫦娥的孤寂,暗示诗人的孤独。
- 奈金波早冻,素光空泻: 月光早已冷却,洒落在空中,营造出寒冷的氛围。
- 此时帝里,六馆并三瓦: 描绘京城的繁华景象,形成冷暖对比。
- 拥炉围粉帕: 人们围坐取暖,表现人情温暖。
- 畴怜夜景如画: 诗人感叹夜景的美好,无人欣赏。
- 让碧空中,只一丸独自,冷向凤楼挂: 只有一轮明月冷冷地挂在空中,增添孤独感。
- 除是贺兰山下: 提及边塞,暗示远离繁华的荒凉。
- 长宵更鼓打: 漫长的夜晚中,时钟敲响,提醒时间的流逝。
- 兔华莫也生怕: 兔子也感到害怕,暗示月亮的变化与不安。
- 且待新春,点红灯万盏: 表达对新年的期待和希望,暗示未来的光明。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月亮比作嫦娥,增添情感色彩。
- 对仗: 如“金波早冻,素光空泻”,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 描绘兔子感到害怕,使其具有情感,增添诗意。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寒冷的月夜,表达了孤独与思考,反映了人在繁华与孤独之间的矛盾,传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 孤独、美丽、冷静的象征。
- 嫦娥: 代表孤寂与美好,常与思乡、思念相关。
- 炉火: 温暖与人情的象征,形成对比。
- 贺兰山: 荒凉与清静的象征,暗含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姮娥”指的是谁?
- A. 太阳
- B. 月亮
- C. 星星
- D. 风
-
诗中提到的“金波”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光
- B. 月光
- C. 水波
- D. 风波
-
诗人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哪一句表达?
- A. 让碧空中只一丸独自
- B. 兔华莫也生怕
- C. 且待新春,点红灯万盏
- D. 清辉纵好,此外谁知者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主要表达思乡的情感,与《梦芙蓉 寒月》中的孤独情感相似,但更集中于思念家乡的心情。
- 《月夜忆舍弟》: 侧重于亲情的思念,而《梦芙蓉 寒月》则更为广泛,涉及孤独与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维崧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