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楚
作者: 刘子翚 〔宋代〕
客浦舟凝滞,凭高识楚乡。
有愁关眺览,何地不凄凉。
草木词人怨,江山霸主亡。
悠然独搔首,暮霭一星光。
白话文翻译:
诗人乘船停泊在客船的码头,凭栏远望楚地的乡村。心中愁苦,纵目远眺,所到之处无不感到凄凉。草木间的幽怨似是诗人的感慨,江山的兴亡让他不禁感到惋惜。最后,他悠然自得地搔首思索,在暮色中,看到一颗星星闪烁着微光。
注释:
- 客浦:指外地的码头。
- 凝滞:停滞不前。
- 凭高:站在高处。
- 楚乡:指楚地,今湖北一带。
- 有愁关眺览:心中愁苦,向远方眺望。
- 草木词人怨:草木生长的地方也流露出诗人的怨恨。
- 江山霸主亡:兴亡之感,指统治者的消亡。
- 悠然独搔首:内心恬淡,自然地搔首思考。
- 暮霭一星光:在黄昏的朦胧中看到一颗星星的光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词闻名。他的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与历史变迁。
创作背景:
《望楚》创作于诗人旅途中,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深刻的忧愁和孤独。
诗歌鉴赏:
《望楚》是一首充满孤独与忧伤的诗作。诗人以“舟凝滞”开篇,设定了一个静谧的意境,表现出他内心的无奈与不安。接下来的“凭高识楚乡”则通过高处的视角,引导读者感受到他对故土的眷恋和思念之情。这种情感随着“有愁关眺览,何地不凄凉”的句子愈加深入,诗人不仅在眺望故乡,还在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受到一种普遍的凄凉。
“草木词人怨,江山霸主亡”则通过草木的低语,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草木的生长与衰亡传递着诗人的情感。最后一句“悠然独搔首,暮霭一星光”在悲伤之余带来了一丝宁静,星光的闪烁象征着希望和思考的余地,显示出诗人在悲凉中保持的一种淡然与从容。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对历史的感慨,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历史观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浦舟凝滞:表达诗人在外地的孤独与无助。
- 凭高识楚乡:通过高处的视角,展现对故乡的眷恋。
- 有愁关眺览:愁苦的心情使得远望变得无奈。
- 何地不凄凉:感受到无论哪个地方都充满了悲伤。
- 草木词人怨:草木似乎也在表达诗人的怨恨与忧伤。
- 江山霸主亡:历史的兴亡让人感叹。
- 悠然独搔首:在思考中保持一份淡定。
- 暮霭一星光:在暮色中看到星光,象征着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草木与词人情感的结合,象征诗人的感受。
- 对仗:如“愁关眺览”与“何地不凄凉”,形成对比增强情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内心情感,展现自然与人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故乡的思念与历史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表现出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深思,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淡然与从容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象征着旅途与孤独。
- 高处:代表视野的开阔与心灵的思考。
- 草木:代表生命的脆弱与历史的变迁。
- 星光:象征希望与思考的光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个地方停留?
- A. 家乡
- B. 客浦
- C. 江边
- D. 山顶
-
诗中提到的“草木”代表了什么?
- A. 生命
- B. 愤怒
- C. 忧伤
- D. 喜悦
-
诗的最后一行描述了什么?
- A. 清晨的阳光
- B. 黄昏的星光
- C. 雨后的彩虹
- D. 正午的烈日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较,刘子翚的《望楚》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个人的忧伤,但刘子翚更注重自然景物对情感的映衬,而杜甫则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来展现个人情感的深度与广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