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偶书》
时间: 2025-01-14 10:15: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寒偶书
作者:刘子翚 〔宋代〕
浮云匿晨晖,雨雹惊春昼。
天公号令乖,阴晴变何骤。
小径践芳泥,通渠走寒溜。
风颠万木偃,气凛重帏透。
鵷鸾护巢翔,奈此群雏幼。
拥炉乌薪然,双手慵出袖。
褰帏望空明,屋角见遥岫。
良朋不可招,块处惭孤陋。
青青桃叶长,奕奕兰花秀。
长吟曷咨嗟,佳辰去难又。
白话文翻译:
春寒的早晨,浮云遮住了晨曦,骤然的雨雹惊扰了春日的白昼。
天地的变化无常,阴云和晴天的转换何其迅猛。
小路上踩着芳香的泥土,沟渠里流淌着寒冷的水流。
狂风将万树吹得倾斜,寒气透过重重的帷幕。
美丽的鸟儿在巢中飞翔,可这些小雏却无法独立。
我在炉边取暖,懒得将双手从袖中伸出。
轻轻掀开窗帘望向天空,屋角看见远处的山岫。
良朋无法相邀,独处的我感到羞愧和孤单。
桃叶绿意盎然,兰花鲜艳夺目。
我长叹不已,良辰美景难再重来。
注释:
- 浮云:指空中漂浮的云彩。
- 晨晖:早晨的阳光。
- 天公:指上天,老天。
- 阴晴:天气的阴暗和晴朗。
- 芳泥:散发芳香的泥土。
- 鵷鸾:一种美丽的鸟,象征吉祥。
- 拥炉:靠近炉火取暖。
- 褰帏:掀起帷幕。
- 麻将:指朋友,良朋。
- 青青桃叶:指春天新长出的桃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子翚,字德馨,号寒松,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曾任职于朝廷,热衷于诗文创作。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感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寒之际,正值春季到来时的反复无常,诗人通过描写春寒的气候变化,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惆怅,以及对友情的渴望与孤独感。
诗歌鉴赏:
《春寒偶书》是一首以春寒为主题的诗,充满了对春天的渴望与感慨。诗中描绘了春日早晨的浮云、骤雨,以及小路上的芳香泥土,令人感受到春季的气息。但紧接着的天气变化又让人倍感寒冷,反映了自然界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春天的美好与短暂,令人对美好时光的流逝感到惋惜。
在情感上,诗人虽身处春日的美景中,但却因无法与良朋相聚而感到孤独与惭愧。诗中对桃叶和兰花的描写,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失落。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友谊的渴望,流露出浓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浮云匿晨晖:描述早晨的云彩遮住了阳光,暗示天气阴沉。
- 雨雹惊春昼:突如其来的雨和雹子打乱了春日的宁静。
- 天公号令乖:天的变化无常,似乎不受掌控。
- 阴晴变何骤:阴天和晴天之间的变化非常迅速。
- 小径践芳泥:小路上踩着芳香泥土,暗示春天的气息。
- 通渠走寒溜:沟渠里流动着寒冷的水,表达春寒的感觉。
- 风颠万木偃:狂风吹倒了树木,展示了自然的力量。
- 气凛重帏透:寒气透过帷幕,渗透到室内。
- 鵷鸾护巢翔:美丽的鸟在保护巢穴,象征着母爱与温暖。
- 奈此群雏幼:小雏鸟需要母亲的保护,暗示成长的艰难。
- 拥炉乌薪然:在炉边取暖,表现出对温暖的渴望。
- 双手慵出袖:懒得伸出双手,表现出诗人的惬意与无奈。
- 褰帏望空明:掀起帷幕,向外望去,表达对外界的向往。
- 屋角见遥岫:看到远处的山,象征着希望与向往。
- 良朋不可招:无法邀请朋友,暗示孤独。
- 块处惭孤陋:因孤独而感到羞愧,表现出内心的感慨。
- 青青青桃叶长:描绘了春天的生机。
- 奕奕兰花秀:兰花的美丽,象征春天的繁盛。
- 长吟曷咨嗟:长叹不已,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 佳辰去难又:美好的时光难以再现,表达对美好时光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雨雹惊春昼”比喻春天的不安定。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天公号令乖”。
- 对仗:如“阴晴变何骤”与“小径践芳泥”的对称结构,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寒的景象,传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友谊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云:象征着变化与不定。
- 晨晖:象征希望与光明。
- 芳泥:象征春天的生机。
- 寒溜:象征着春寒的无奈。
- 桃叶和兰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浮云匿晨晖”意指什么?
A. 晨光明媚
B. 天气阴沉
C. 早晨的云彩 -
诗中提到的“鵷鸾”象征着什么?
A. 美丽与温暖
B. 冷漠与孤独
C. 高远与自由 -
诗人为何感到“块处惭孤陋”?
A. 没有朋友相伴
B. 孤独的生活
C. 对时光的惋惜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描写春天的景象与感情。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表现对友谊与时光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春晓》:孟浩然的作品,描绘春天的美好与清新。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的作品,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这两首诗同样涉及春天的主题,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侧重于春的清新与美好,后者则反映了春的生机与自然的变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