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元日用前韵书怀,今年五十矣》
时间: 2025-01-04 07:33: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浮生四十九俱非,楼上行藏与愿违。
纵有百年今过半,别无三策但当归。
定中久已安心竟,饱外何须食肉飞。
若使一丘并一壑,还乡曲调尽依稀。
白话文翻译
这一生虽然已经过了四十九年,但大部分都不如意,站在楼上,自己的行动和愿望总是相违背。即使再活一百年,现在也已经过了一半,除了归乡,别无他法。内心早已安定下来,外在的享乐又何必要追求豪华的食物呢?如果让一座小山和一个小沟并在一起,回乡的曲调也只能朦胧依稀。
注释
- 浮生:指人生,尤其是短暂而多变的生活。
- 四十九:指作者年纪,表明人生的无常与不如意。
- 楼上行藏:在楼上观望,自己的行动与内心愿望相悖。
- 百年今过半:人生百年,已过一半,感到时间流逝之快。
- 三策:三条策略或选择,这里暗指人生的选择。
- 归:回归故乡,象征对家乡的眷恋。
- 一丘一壑:比喻家乡的山水,强调回归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璧,号石湖,南宋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范成大五十岁时,表达了他对人生经历的感慨与归乡的思念,反映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故土的依恋。
诗歌鉴赏
此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归乡的情怀。诗的开头以“浮生四十九俱非”引入,展现了人生的不如意,接着通过“楼上行藏与愿违”描绘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仿佛置身于高处,俯瞰自己的过往,感受到那种无法实现的愿望与追求。
“纵有百年今过半,别无三策但当归”一句,诗人意识到人生的选择有限,除了归乡,似乎没有其他的出路,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故乡的向往。接下来的“定中久已安心竟,饱外何须食肉飞”,则是一种心灵的安宁,表明在经历了许多之后,内心已趋于平静,不再追求外界的奢华享乐。
最后一句“若使一丘并一壑,还乡曲调尽依稀”,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模糊记忆,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归属的渴望,深具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浮生四十九俱非:表达对人生过半的无奈与感慨。
- 楼上行藏与愿违:生动描绘了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 纵有百年今过半:反映时光流逝的感叹。
- 别无三策但当归:表达对归乡的渴望与无奈。
- 定中久已安心竟:内心的宁静与安定。
- 饱外何须食肉飞:对物质享受的淡然态度。
- 若使一丘并一壑:对故乡模糊记忆的描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生,强调短暂与无常。
- 对仗:如“楼上行藏与愿违”,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丘”和“壑”,象征故乡的美好回忆。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生的反思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生:象征人生的无常与短暂。
- 楼:代表孤独的思考空间。
- 乡:象征归属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浮生四十九”,指的是作者的什么? A. 年龄
B. 生活经历
C. 时间流逝 -
“别无三策但当归”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A. 生活选择多
B. 归乡是唯一的选择
C. 对未来的迷茫 -
诗中提到的“楼上”象征着什么? A. 内心的孤独和矛盾
B. 生活的繁华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1.A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范成大《乙未元日用前韵书怀》 vs 李白《将进酒》
- 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但范成大的诗更加沉重、内省,而李白则显得豪放、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